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断裂与重构:城市流浪儿童社会支持网络与社会融合

发布时间:2017-09-18 18:20

  本文关键词:断裂与重构:城市流浪儿童社会支持网络与社会融合


  更多相关文章: 流浪儿童 社会支持网 社会排斥 社会融合


【摘要】:研究流浪儿童问题,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流浪儿童社会支持网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选择了昆明这个具有多民族的西部枢纽城市作为田野点,并依托目前昆明规模较大的儿童救助服务机构——云南省家馨社区儿童救助服务中心,开展调查研究,依据现代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以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排斥、社会融合等理论为理论支撑,采取定性研究方法,探讨如何建立起对流浪儿童真正具有作用、能切合实际地帮助流浪儿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流浪儿童社会支持网络。 本研究是在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下探讨流浪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主要内容是:第一,探讨流浪儿童流浪的原因和在流浪过程中所遭遇的社会排斥。本文认为导致流浪儿童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家庭功能的失调加之遭遇家庭排斥是绝大多数流浪儿童离家最本质的原因。第二,考察流浪儿童在流浪过程中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在流浪儿童的社会支持网中,政府支持系统占据主体地位,社会支持系统和个体自我支持系统建立在政策允许的平台上,目前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主流模式是以救助中心为依托的机构救助。第三,在分析流浪儿童对于社会支持的态度和认同。通过流浪儿童对于不同性质的支持来源所表现出积极或消极回应的分析,期望对流浪儿童相关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对有利于流浪儿童成长的社会工作实务有所帮助。第四,从非制度性层面上调查流浪儿童的社会融合。考察流浪儿童的情感、行为、心理、文化等不同方面的社会融合方式,通过缺位思考,实现与流浪儿童相互间的平等与相互尊重。最后,对社会政策以及社会工作实务提出了建议。政府要加大解救被拐儿童的力度,并妥善安置好被拐卖儿童;要维持各地救助站的正常运转,让流浪儿童的生活得到保障;改变机构无法对流浪儿童进行有效安置的状况;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为流浪儿童创造良好环境。
【关键词】:流浪儿童 社会支持网 社会排斥 社会融合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3.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问题、文献和方法9-17
  • 一、 研究背景及问题缘起9-10
  • 二、 研究意义10-11
  • 三、 概念界定及研究对象11-12
  • (一) 流浪儿童的定义11-12
  • (二) 研究对象及范围12
  • 四、 理论背景与文献回顾12-15
  • (一) 社会支持理论12-13
  • (二)国外对流浪儿童的研究13-14
  • (三) 国内对流浪儿童的研究14-15
  • 五、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15-17
  • (一) 研究思路15
  • (二) 研究方法15-16
  • (三) 创新点16-17
  • 第二章 流浪儿童现状及流浪原因17-24
  • 一、 被访流浪儿童的基本情况17-18
  • 二、 流浪儿童的流浪原因18-24
  • (一) 社会环境因素18-19
  • (二) 家庭环境因素19-22
  • (三) 个人因素22-24
  • 第三章 流浪儿童所遭遇的社会排斥24-34
  • 一、 社会排斥24-25
  • (一) 社会排斥理论的发展24
  • (二) 社会排斥的定义24-25
  • 二、 流浪儿童社会排斥类型25-34
  • (一) 家庭排斥25-28
  • (二) 教育排斥28-30
  • (三) 社会关系排斥30-31
  • (四) 社区排斥31
  • (五) 就业排斥31-34
  • 第四章 流浪儿童社会支持网的主体结构34-50
  • 一、 流浪儿童社会支持网34-46
  • (一) 政府支持系统34-38
  • (二) 社会支持系统38-44
  • (三) 个体自我支持系统44-46
  • 二、 流浪儿童对社会支持网的态度和认识46-50
  • (一) 对社会支持网持肯定态度46-47
  • (二) 对社会支持网持否定态度47-49
  • (三) 对社会支持网持中立态度49-50
  • 第五章 流浪儿童的社会融合50-59
  • 一、 社会融合50-51
  • 二、 流浪儿童的社会融合方式和内容51-57
  • (一) 流浪儿童的情感融合51-52
  • (二) 流浪儿童的行为融合52-54
  • (三) 流浪儿童的心理融合54-55
  • (四) 流浪儿童的文化融合55-57
  • 三、 缺位思考与流浪儿童社会融合57-59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59-63
  • 一、 主要结论59-61
  • 二、 对社会政策以及社会工作实务的建议61-63
  • 参考文献63-66
  • 附录 A 个案简况表66-70
  • 在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70-71
  • 后记71-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方;;构建新型流浪儿童救助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李芬,风笑天;乡镇移民安置与社会网络支持[J];城市问题;2003年05期

3 石彤;性别排挤研究的理论意义[J];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04期

4 乌德亚·瓦格尔,刘亚秋;贫困再思考:定义和衡量[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3年01期

5 贺寨平;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6 刘继同;关注中国城市流浪儿童——郑州市流浪儿童状况调查报告[J];社会福利;2002年05期

7 张齐安;英国的民间救助机构 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系列考察报告之一[J];社会福利;2002年09期

8 安怀世;流浪儿童问题的国际背景和干预途径[J];社会福利;2002年10期

9 荣道清;建立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网络体系[J];社会福利;2005年03期

10 骆群;;“弱势群体”再界定[J];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877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877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9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