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5 19:09

  本文关键词: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工作制度 本土化 路径 模式 方法


【摘要】:在全球化和社会工作国际化的大的背景下,以及国内社会转型加速期、社会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政府职能出现重大改变的国内背景下,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的方法,从横向和纵向,即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等两个方面,对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社工理论与实务,社工价值观以及社工制度规律和模式的初步探索等诸方面对社会工作制度中国化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对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可行性进行了周到的考察和深刻论证。 通过对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沿革进行社会学动因的分析与探索,本文得出,高度的计划性,政府承担主要推动力量,对于基于“差序格局”的本土社会工作的高度依赖性以及源自社会结构的安排和职业实践而非基于抽象理念是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四个主要特征。基于对我国国情和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现状的考虑,以社会学的立场为出发点,总结出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所面临的主要困境:一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社会工作制度的设立需要社会结构的支撑,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是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基础性阻力;其二是中西社会关系格局的差异性,社会工作制度作为一种助人的社会安全阀制度,是一种基于民间社会的社会救助体制,中西社会关系格局的巨大差异是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面临的结构性障碍;其三是中西社会发展模式的差异性,社会工作制度形成于社会转型,服务于转型社会,社会发展模式的差异是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面临的动态困扰。其四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文化是一切制度设立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粘合剂,也是一项制度设立的价值基础,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是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面临的最大障碍;其五是中西社会求-助关系的差异性,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社会活动,社会求助关系是社会工作制度建立所依赖的人际支撑,中西社会在这方面存在的差异,是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人际障碍。 基于以上的发展困地,本文将经济、政治、社会和历史文化等诸要素综合融入到对于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路径探析的社会学动因中来,将其归结到国家与社会关系、本土需要以及社会转型等几个不同的维度,并提出相应的三种分析框架。本文从制度生成理论的角度,对我国社会工作制度的生成模式进行了审慎的分析,并提出了三种可能的生成模式。在具体的方法上,本文在前文论证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特殊国情,针对我国的文化、制度以及国情现状,提出了四项建议,作为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方法解析。
【关键词】:社会工作制度 本土化 路径 模式 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第一章 导论9-17
  • 第一节 本文论题的来源与意义9-12
  • 一、课题的来源9-11
  • 二、课题的意义11-12
  • 第二节 本文论题的研究方法12-14
  • 一、文献研究方法12
  • 二、比较研究方法12-13
  • 三、历史研究方法13-14
  • 第三节 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之界说14-17
  • 一、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相关概念界定14-15
  • 二、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内容分析15-17
  • 第二章 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背景17-21
  • 第一节 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国际背景17-19
  • 一、社会工作制度的思想渊源来自不同文明17
  • 二、社会工作制度是通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不断交融而形成和完善的17-18
  • 三、专业社会工作制度的发展是社会工作国际化的结果18
  • 四、社会工作制度中国化是社会工作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8-19
  • 第二节 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国内背景19-21
  • 一、工业化、城市化与市场化是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内在动力19
  • 二、社会多元化是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重要支撑19
  • 三、“计划生育”的国策和“未富先老”的社会现实是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特殊要求19
  • 四、综合国力的提升是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重要基础19-20
  • 五、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政策变革为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提供了有利的制度环境20
  • 六、社会救济、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体制的设立是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体制保障20
  • 七、社会工作专业的恢复及空前发展是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先决条件20-21
  • 第三章 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必要性分析21-27
  •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需要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21-23
  • 一、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的核心21-22
  • 二、社会工作制度以人类自身的发展为核心目标22
  • 三、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制度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机制22-23
  • 第二节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工作制度的本土化23-27
  • 一、解决社会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23-24
  • 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问题亟需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24-27
  • 第四章 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可行性分析27-36
  • 第一节 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已渐趋成熟27-30
  • 一、社会工作理论已渐趋成熟27-28
  • 二、社会工作实务已渐趋成熟28-30
  •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0-33
  •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设立与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是社会工作价值观存在的重要依据30-31
  • 二、西方优秀文化的普适性是本土社会工作与国际社会工作制度内在相通的桥梁31
  •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本土社会工作与国际社会工作制度相融共存的根本31-32
  • 四、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辅相成32-33
  • 第三节 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在大陆部分地区已有较成功试点33-36
  • 一、初步探求了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内在规律33-34
  • 二、初步实践了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有效模式34-36
  • 第五章 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现状、特征与困境36-49
  • 第一节 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现状36-39
  • 一、民政工作是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36-37
  • 二、教育先导、理论先行37
  • 三、多种模式同步发展37-38
  • 四、多元模式下的社会服务体系形成的四个支撑点38
  • 五、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8-39
  • 第二节 我国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特征39-40
  • 一、政府担当推动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主要力量39
  • 二、基于“差序格局”的亲友互助是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重要补充39
  • 三、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主要出于社会结构的安排、源自职业实践而非抽象理念39-40
  • 第三节 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困境40-49
  • 一、中国社会结构的复杂性与不稳定性是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根本阻力40-42
  • 二、中、西社会关系格局的差异性是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结构障碍42-43
  • 三、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的独创性是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动态困扰43-44
  • 四、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是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文化羁绊44-46
  • 五、中、西社会求-助关系的差异性是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人际障碍46-49
  • 第六章 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路径探索、模式选择和方法解析49-59
  • 第一节 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路径探索49-54
  • 一、国家-社会关系与社会工作制度的建构(宏观e笪龋,

    本文编号:919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919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a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