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从马克思恩格斯女性解放理论解析波伏娃的《第二性》

发布时间:2017-09-28 03:35

  本文关键词:从马克思恩格斯女性解放理论解析波伏娃的《第二性》


  更多相关文章: 波伏娃 第二性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他者 女性气质


【摘要】:西蒙·波伏娃是二十世纪为我们大家所熟知的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女性主义者和第二次女性运动浪潮的领军人物。她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代表作《第二性》(《The Second Sex》)对当时法国本土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女性运动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二性》堪称为一部俯瞰整个女性世界的百科全书,,她揭开了妇女文化运动向久远的性别歧视开战的序幕,使女性在这个男权社会有所觉醒。该书更是一部被誉为有史以来探讨女性问题“最健全、最理想、最具智慧”的一本不朽的巨著,是女性主义的“圣经”。 波伏娃的女性主义被称为是存在主义女性主义,作为波伏娃的终身伴侣,法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哲学思想对波伏娃的女性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波伏娃女性思想的哲学来源。萨特的“自为存在”被波伏娃视为是男权社会中男性的化身。波伏娃的“他者”概念深受萨特的“‘自我’与‘他人’”影响。波伏娃认为男性是主体,女性则是处于“他人”地位的“他者”,这些都是男权社会强加给女性的。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在波伏娃这里被发展成了“女性的存在是先于女性的本质的”,这里的本质是男权社会强加给女人的所谓的“女性气质”。萨特的自由理论在波伏娃思想中也有所体现。 《第二性》中波伏娃深度挖掘了女性地位失落的根本成因,探讨了女性地位提升的出路。“他者”还有“女性气质”等概念在文中反复出现,贯穿全书,是全书最为重要的概念。波伏娃在书中详述了女性所固有的诸如性周期、体力较差、分娩、哺乳等生理上的特点,使女性成为“他者”变成了一种可能。伴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行,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出现,女性具有神圣地位的母权制度彻底瓦解掉了,取而代之的是男性主导一切的父权制,父权制的建立使得女性的“他者”地位得以确立。正是因为自私有制出现以后,女性一直处于“他者”的地位,社会制度和社会习俗才要求女人成为人们,特别是男人期望的具有“女性气质”的女人,她们对男人具有依赖性,与男性的社会地位悬殊。在分析了女性的“他者”地位及其成因后,波伏娃也为女性的解放出路进行了探索。她指出女性想要得到解放,不再做“第二性”,从“第二性”的“他者”走向“此者”,就必须摆脱所谓的“女性气质”的束缚,走出家庭,积极从事社会生产劳动,树立主体意识。 波伏娃的《第二性》自问世以来,一版再版,无论对西方还是我国的女性事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就西方而言,波伏娃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引发了第二次女性运动的浪潮,而基于她对两性斗争根源的正确分析与认识,她对女性地位的提高提出了十分正确且客观的建议,对西方社会女性地位的提升起到了助力的作用;就我国而言,虽然《第二性》在中国的出版发行之路并不顺遂,传入的时间也较为滞后,但作为第二次女性运动的奠基人,改革开放国门大开以后,波伏娃的女性思想开始受到中国女性主义者们的热捧。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占据我国女性主义思想主流的亦是马克思的女性理论。在肯定了波伏娃理论的积极意义之后,结合本国国情,我们有必要将她的理论置于马克思的女性理论背景下加以考察,分析其理论的得失,这样才能使她的理论更好的为我国两性关系的建设所服务。波伏娃的女性主义是她自身经历和她生活时代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波伏娃简单的将男性看成是剥削阶级,是与女性完全对立的阶级,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则指出,女性的解放,必须经由男性和女性的携手努力。男性解放、女性解放以及全人类的解放可以是同时的。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度的重视女性在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而波伏娃恰巧忽略了这一点。她没有看到女性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她更多的关注到的是女性受到的压迫和束缚,而不是女性的成就。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自然也包括了男女两性之间的和谐,要实现两性之间真正的平等与和谐,我们就必须充分发展男女各自的能力,建立一个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的和谐社会。在总结了波伏娃的女性主义思想的得失之后,针对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任务和我国女性问题的基本情况后,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新时期的女性想要获得自身的解放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女性要走出家庭,自由参加社会生产劳动;第二,女性积极参与广泛的社会活动;第三,解放自身,树立主体意识。 笔者认为新时期的女性主义或女性运动并非是为了压制住男性,而是旨在促进两性的和谐、平等的发展,使两性能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建立一个和谐完美的人类社会。
【关键词】:波伏娃 第二性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他者 女性气质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3.68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导言12-14
  • 第一章 绪论14-21
  • 一、选题缘由14-15
  • 二、研究意义15-16
  • 三、研究现状16-19
  • 四、研究思路19-20
  • 五、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20-21
  • 第二章 波伏娃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思想概述21-26
  • 一、女性主义发展历程21-22
  • 二、存在主义女性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22-23
  • 三、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的哲学依据23-24
  • 四、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在现代女性运动中的地位24-26
  • 第三章 波伏娃《第二性》的主要内容26-33
  • 一、波伏娃《第二性》中的“他者”26-27
  • 二、生理特点使“他者”成为可能27-28
  • 三、父权制让“他者”得以确立28-29
  • 四、社会造就具有“女性气质”的“他者”女人29-31
  • 五、解放的条件是认清我自我及对方的本质31-33
  •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33-37
  • 一、男女不平等是由物质资料生产中的地位决定的33-34
  • (一)两种生产”理论33-34
  • (二)女性被支配地位的形成34
  • 二、私有制是阶级社会男女不平等的根源34-36
  • 三、关于妇女解放的根本途径36-37
  • 第五章 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评析37-48
  • 一、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37-42
  • (一)对西方的影响37-41
  • (二)对我国的影响41-42
  • 二、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的局限42-44
  • (一)将男性视为剥削阶级42-43
  • (二)忽视了女性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43-44
  • 三、对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44-48
  • 结论48-50
  • 注释50-52
  • 参考文献52-54
  • 致谢54-55
  • 附录: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小江;世纪末看“第二性”[J];读书;1999年12期

2 张广利;重构女性主体性:一种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庄渝霞;中西方关于女性社会地位的理论综述[J];社会;2003年12期

4 秦美珠,高雅珍;女权主义社会平等观的困境与出路[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戴雪红;性别与阶级——当代西方女权主义诠释女性解放的两种角度[J];学术论坛;2000年01期



本文编号:933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933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7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