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1 20:51
本文关键词:弘扬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志愿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途径研究
【摘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文件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概念,也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既点明了现实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又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核心内容,那么,如何将此重要理论落在实处,尤其是对于广大青年学生,如何使之接受并将其内化到自觉的实际行动中,就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 发端于北京亚运会、成熟于北京奥运会、吸引了大批青年学生的志愿者活动及其形成的为全社会所认同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旨的志愿精神,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做出了很好的诠释,也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方式。虽然志愿服务的理念是在最近的二十多年才引入中国的,但是与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传承下来的优良道德传统是紧密契合的,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而且符合时代精神的现代文明观念。因此,在现时代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开展志愿服务,不仅可以成为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成为青年大学生奉献社会的人生舞台,而且也将极大地促进全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青年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同时大学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如果能够采取合理对策,将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其相得益彰,就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指导青年学子志愿服务的行动指南,而且也使青年大学生在发扬志愿精神中能够更加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文通过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志愿精神其内涵的把握入手,首先揭示志愿精神如何在精神追求上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他们有哪些方面的紧密契合,由此,进而阐述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互动关系。最后通过对于以上理论的分析,提出迫切需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使得弘扬志愿精神,更好地借助其发挥的精神力量,充分调动起包括青年大学生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热情与积极性,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手段。
【关键词】:志愿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途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6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3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1
- 1.3 研究方法和意义11-13
- 第2章 志愿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追求13-24
- 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基本内涵13-15
- 2.2 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紧迫性与必要性15-18
- 2.3 志愿精神的内涵及其在西方与我国的发展的概述18-20
- 2.4 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密契合20-24
- 2.4.1 是崇高精神的体现和与升华20-21
- 2.4.2 建立在优良传统文化基础上21-22
- 2.4.3 与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相吻合22-23
- 2.4.4 满足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23-24
- 第3章 志愿精神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与实践上的互动关系24-30
- 3.1 弘扬志愿精神加快了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步伐24-26
- 3.1.1 志愿精神核心是奉献社会与团结互助,是共同促使人类和社会和谐有序、人民生活幸福美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共同理念24-25
- 3.1.2 志愿精神是以人为本、关怀大众的精神25
- 3.1.3 志愿精神是促进荣辱观树立的助推器25-26
- 3.2 弘扬志愿精神是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实践方式26-28
- 3.2.1 志愿精神的整合功能,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26-27
- 3.2.2 志愿精神的人文教育功能,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具体的精神支持27
- 3.2.3 志愿精神的示范功能,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动力支持27-28
- 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有助于志愿精神的传播与发展28-30
- 第4章 弘扬志愿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30-41
- 4.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难点与问题30-31
- 4.1.1 传统教育模式“重形式”与“轻践行”、“重灌输”与“少交流”30-31
- 4.1.2 树立典型榜样的高标准同群众认识有反差31
- 4.1.3 “理论”与“现实”的差距,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掣肘31
- 4.2 弘扬志愿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教育是突破口31-34
- 4.3 完善志愿服务作为践行志愿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形式34-38
- 4.3.1 突出志愿主体并逐渐多元化35-36
- 4.3.2 开展志愿服务要注重持续性,形式要灵活多样36-37
- 4.3.3 弘扬志愿精神、完善志愿服务离不开政府的力量37-38
- 4.4 弘扬志愿精神,开展志愿服务应避免的误区38-41
- 4.4.1 误区一:把志愿者当做廉价劳动力,志愿服务就是不收费的无偿劳动39
- 4.4.2 误区二:认为志愿者是万能的39
- 4.4.3 误区三:参与志愿者活动就应该是青年大学生做的事39-41
-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4-45
- 致谢4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娟;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体育标识变迁[D];湖南大学;2011年
2 刘娟;抗震救灾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胡凌鑫;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4 王海燕;高校志愿服务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14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1014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