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才集聚区域差异分析及模式选择
【图文】:
图 3-1 人口普查学历结构变化资料来源:《2011 年新疆统计年鉴》,新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人才队伍素质逐步提高。平均每年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 11.4 人,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所占总劳动者比例达到 9%,高技能人才占比达到 19%,,人才贡献率达到 17%。3.2.3 新疆人才质量状况这里人才数量的界定如前文 3.1.1 节所指的专业技术人员,这里主要指人才质量,我们用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人员来衡量和测算。首先,从新疆人才总量、结构和分布来看,同全国平均水平比较,新疆人才总量占总人口比例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疆人才总量占总人口的 10.6%,全国人才总量占总人口的 9%。另外,专业技术人才 70%左右集中在公有制单位,80%左右集中在卫生和教育两大系统,且大多集中在北疆地区[1]。
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相对集中,科研机构、高校和各种研发机构基本集中在此。可以说乌鲁木齐是全疆企业创新人才、党政人才、工程技术人才的集聚中心。而南疆、东疆大多为单一的专业性人才集聚形式,比如巴州首府库尔勒市主导产业为石油化工产业,集聚了相当数量的石油专业人才。由表 3-10 和图 3-2 可知,截止 2010 年,新疆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主要分布在北疆的乌鲁木齐市、伊犁州、昌吉州和南疆的巴州、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等。其中,乌鲁木齐市拥有的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为 76.888 万人,占全疆高素质人才总量的 34%,位居第一位;其次是伊犁州和喀什地区,其分别占全疆人才总量为 9%和 8%。不难发现,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也较多,其人才素质也相对较高。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49.27;C96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樨樨;;我国人才集聚预警机制研究——以北京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朱杏珍;;人才集聚的动力因素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1期
3 张樨樨;;我国人才集聚与城市化水平互动关系的建模研究[J];西北人口;2010年03期
4 蔡永莲;实施优秀人才集聚战略[J];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01期
5 李光红;陈学中;孙丽丽;;高层次人才集聚与管理机制创新[J];理论学刊;2006年03期
6 黄鹤;;浙江省创新人才集聚载体之优劣势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6期
7 周均旭;;产业集群人才集聚效应演化规律与对策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周均旭;江奇;;产业集群人才集聚机理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孙健;陈建林;李桂玲;;我国不同地区人才集聚的成本收益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6期
10 ;筑人才集聚之巢 引海归创业学子[J];江苏科技信息;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安;李燕萍;毛冠凤;;产业集群区的人才集聚现象理论诠释[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2 苏俊;;实施人才集聚战略,加快培育柳州产业集群[A];《实施工业兴桂战略 加快构建和谐广西》论文集[C];2005年
3 刘小军;;抓实队伍建设 提高基层组织执政能力[A];“创新领导科学 增强执政能力”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毓矩;;集聚各类人才服务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谷建全;;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特邀报告集[C];2008年
6 谷建全;;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朱咏;黄苏萍;;高铁和同城化背景下浙江文化创意创业人才集聚的机遇与对策[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8 毕东升;蒋建云;;无锡市崇安区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报告[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姚德利;王莉;;安徽中部崛起的人才发展战略[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10 张志侠;;从围棋到人才使用的思考[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四)[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商宇;打造人才集聚高地[N];重庆日报;2008年
2 常人社 韩晖;新一轮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启动[N];常州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周奔;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的旗帜下[N];解放军报;2011年
4 通讯员 王勇 陈宁 记者 戴六华 宋广玉;打造人才集聚科技创新就地产业化发展链[N];南京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李莉莉;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N];青岛日报;2011年
6 记者 陈银峰 舒薇;构建现代化人才集聚中心[N];长沙晚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李岱娜 通讯员 吴长林 实习生 杨林鹏 姚苏洛;汕头加快打造区域人才集聚中心[N];汕头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曹舜奇 通讯员 文兆星 文志军;打造人才集聚洼地[N];益阳日报;2009年
9 上海市金融党委;推进上海国际化高端金融人才集聚地建设[N];组织人事报;2010年
10 ;以人才集聚促产业积聚[N];无锡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学中;基于多主体系统的人才集聚和组织起源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杨芝;我国科技人才集聚机理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杨柳;中国餐饮产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4 周均旭;产业集群人才吸引力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毛冠凤;高技术产业集群人才流动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夏琛桂;我国长三角都市圈人才集聚、扩散与共享的模型和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李月;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生态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石峰岗;曾国藩人才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伏阳;民国时期新疆刑事司法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安尼瓦尔·阿木提;基于区域理论创新的新疆发展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极星;新疆人才集聚区域差异分析及模式选择[D];新疆大学;2013年
2 李虔;淄博高新区的人才集聚驱动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陈治平;影响创意人才集聚的政策因素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胡渠;海归创业人才集聚环境建设的政府主导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5 薛燕香;基于迭代引进的项目驱动型企业科技人才集聚能力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6 孟雪娇;县域传统产业人才集聚环境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7 王月;欠发达地区人才集聚与技术创新体系建设[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立恒;区域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与政府人才政策[D];苏州大学;2010年
9 尤雯;人才集聚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潘冬梅;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建设人才需求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58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2658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