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才学论文 >

美国、印度与中国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政策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8 04:21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国家发展和进步面临全世界各国的竞争和挑战。科学技术代表着当今世界的先进生产力,发达国家正因为掌握了先进科研产业才能够长期领跑其他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国家之间实力较量的本质上是各国人才数量多寡和质量高低的比拼。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程,国家经济不断高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生活水平每年都得到提高和改善,在可喜的成绩的面前,中国还需面对国内国际更为复杂多变的形势。事实上中国的人均经济指数和人均生活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可以改进和提高的空间还很大。落实提升国家实力任务的具体执行者就是中国的人才,有了各领域各行业的人才资源,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才有提高的可能。 本论文研究人才政策相关问题。通过研究美国和印度两个国家的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政策,为中国的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经过整理和思考,分别从人才资源的开发、引进和使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美国和印度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政策中可以借鉴和吸取的长处。美国在人才资源开发和培养方面,通过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投入大量充足教育和培训资金经费保证了人才的高质量成长;在人才引进工作方面,美国拥有世界上无以伦比的物质待遇和科研环境,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在人才使用方面,美国通过市场化手段分流和导向人才,灵活使用人才。印度在人才资源开发方面,将大部分教育经费投入高等教育,职业院校培养和走出了大量IT人才;在人才资源引进方面,印度政府开放了双重国籍迎接海外印度人回到祖国投资和创业,政府为海外印度人在印度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规的依据和保障;在人才资源使用方面,印度加强吸引侨汇,曲线使用人才,兴建科技园集中大量高科技人才。 中国人才工作现状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传统思想对于培养创新人才的限制和束缚;高校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硬性考核指标和标准;在科研机构和组织中,官本位思想倾向严重等。通过美国、印度和中国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政策的比较分析,借鉴先进的经验和做法,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可以提供给中国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政策一定的启示和建议。在人才资源开发方面,美国的基础教育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然科学的方面的能力,发掘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职业教育方面,印度政府支持民间资本涉足职业教育领域,可以为印度源源不断地培养软件人才:在人才资源引进方面,美国政府不仅支持高素质科技人才成为美国公民,而且欢迎投资移民,印度政府则是主打爱国精神这张感情牌;在人才资源使用方面,美国历来有重视和爱护人才的传统,人才在美国不仅有富裕的物质生活,还有崇高的社会地位,政府在使用和配置人才资源是通过市场化的调节机制。这些启示和建议都是中国人才工作可以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青年学者谈人才机制[J];群言;2000年06期

2 陈小京;;用好现有人才是振兴湖北的关键[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3 祝德科;陈永利;;对西部人才资源开发的思考[J];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王海峰;;少数民族地区人才杂议二题[J];中国人才;1986年09期

5 冯伟;周建华;;论江泽民人才观的基本范畴[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谷建全;加快河南人才资源开发的理论思考[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张志斌,王录仓,王霞;内陆中心城市人才资源低效利用问题及其优化途径——以兰州市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8 刘海英,耿庆章;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人才资源争夺战略探析[J];东岳论丛;2002年06期

9 潘秀丽;对入世后中国人才资源的冷思考[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3期

10 ;捕风捉影[J];人力资源;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云云;房春阳;侯丽燕;;实施“科教兴鲁”“人才强省”战略的一支重要力量——山东省离退休科技人员状况及发挥作用对策调查[A];第二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王铁成;田也壮;;聘请兼职教师实现人才资源共享[A];新世纪人才战略研究——黑龙江省人才研究会第六届年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3 胡启;;开发公路系统干部人才资源之我见[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二)[C];2004年

4 周济;;论我国老龄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A];第四届“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老教授事业贡献奖”颁奖暨老教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胡北华;胡金荣;;充分开拓人才资源 推进陕西经济发展[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6 孙福梁;蔡堪瑞;;利用地震人才资源 服务海南经济建设[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7 陈海洋;;论出版社人才资源的开发与整合[A];中国编辑研究(2004)[C];2004年

8 穆新华;葛红娟;;谈创新性人才的培养[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石琳;郭承运;石英;;和谐社会与人力资源[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靳环宇;;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特征[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N];学习时报;2006年

2 杨英杰;人才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N];上海证券报;2006年

3 马青;盘活“人才资源”[N];人民武警;2006年

4 王安雄邋谭玉春;让人才资源创造最佳效益[N];中国石化报;2008年

5 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军转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郭庚茂;全面落实军转安置政策 合理配置军转人才资源[N];中国人事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王春棠;铺筑人才强省的战略之路[N];友报;2010年

7 中共辽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刘殿民;以人才优先发展推动“三个转型”[N];辽源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辛萍 赵永伟;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4年

9 科学技术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王志刚;建设创新型国家根本在人才[N];科技日报;2011年

10 冯文平;合理配置人才资源[N];解放军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阿卜杜勒马利克·穆阿里米;公路交通行业人才资源的开发与使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2 王明杰;建国后党的人才资源思想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国銮;迈向市场经济中的中国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成应斌;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构思与机制创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芝;我国科技人才集聚机理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杨宏波;胡锦涛人才思想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常晓勇;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国际人才竞争战略[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彭勃;高等教育资源的生态化配置与培植[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9 李永华;基于城市经济成长性的城市人才活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郝荣峰;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明江;我国人才资源开发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2 汪华林;江西民营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成;“入世”后我国人才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4 魏海泉;胜利油田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5 赵明;论我国普通高校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管理[D];吉林大学;2004年

6 肖艳霞;河南省人才资源现状与开发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7 沈以华;科研单位转制后人才资源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林林;武钢人才资源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3年

9 黄莹丽;基础教育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高慧;我国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025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27025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1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