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人才流动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2 19:36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人才作为一种极为稀缺的资源,在社会建设、经济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在国与国间的实力较量中,科技人才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比较指标之一。科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化,使得世界范围内的科技人才竞争态势越来越激烈,同时也必然会促进国际科技人才流动。在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科技人才流动的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因此,重视并研究国际科技人才流动影响因素既有研究本身的理论贡献,又有极为强烈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从与科技人才流动相关的概念切入,在借鉴学者们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科技人才流动的内涵、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研究。其次,对国际科技人才流动的现状深入分析,然后,运用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科技人才流动活跃的典型发达国家美、加、澳和发展中国家金砖国家进行了研究,探讨其国际科技人才流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再次,结合国际科技人才流动的形成机理,对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从根源上进行深入分析,指出个人偏好、教育成长、经济收益、科技环境与政策是影响国际科技人才流动的主要因素,并构建了国际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模型。最后,建立了国际科技人才流动影响因素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实证研究了我国科技人才流动,研究表明,个人偏好、教育成长、经济收益、科技环境与政策对我国科技人才流动发展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C964
【部分图文】:
图 2-1 2009 年美国向职业移民(左)及其中博士学位者(右)发出的新 H1-B签证资料来源: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DHS), U.S.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Servic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atistics, spectabulations (2011) of DHS administrative records.(4)薪酬待遇的差异引导着H-1B签证持有者的流动选择
给出了 2002-2008 年各类留学生签证的数量变化趋势。图中高研究型硕士和博士学位类签证(574)在 2002-2003 年间和其平稳不变,但从 2003-2004 年之后就发现了很大的变化,紫色幅上升,在所有签证类别居于领头地位,而墨绿色的曲线 经历了大幅下降,之后接着开始平缓下降,直至 2006-2007 年状态。总体而言,代表科技人才的 573、574 呈现大幅上涨的的留学生选择到澳大利亚接受高等教育。
图 2-3 1997-1998 到 2010-2011 年无雇主赞助的高技术移民数量变化资料来源:《2010-2011 澳大利亚移民项目年报》良好的创业环境澳洲与多国双边贸易合作更加紧密,其发展速度和对外交流形势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2012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C964
【部分图文】:
图 2-1 2009 年美国向职业移民(左)及其中博士学位者(右)发出的新 H1-B签证资料来源: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DHS), U.S.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Servic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atistics, spectabulations (2011) of DHS administrative records.(4)薪酬待遇的差异引导着H-1B签证持有者的流动选择
给出了 2002-2008 年各类留学生签证的数量变化趋势。图中高研究型硕士和博士学位类签证(574)在 2002-2003 年间和其平稳不变,但从 2003-2004 年之后就发现了很大的变化,紫色幅上升,在所有签证类别居于领头地位,而墨绿色的曲线 经历了大幅下降,之后接着开始平缓下降,直至 2006-2007 年状态。总体而言,代表科技人才的 573、574 呈现大幅上涨的的留学生选择到澳大利亚接受高等教育。
图 2-3 1997-1998 到 2010-2011 年无雇主赞助的高技术移民数量变化资料来源:《2010-2011 澳大利亚移民项目年报》良好的创业环境澳洲与多国双边贸易合作更加紧密,其发展速度和对外交流形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宝元;;人力资本国际流动与中国人才外流危机[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5期
2 邹绍清,何春;国际人才流动趋向与各国回流方略探析[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陈莹莹;黄昱方;;发达国家吸引高端科技人才的政策及启示[J];中国人才;2009年05期
4 黄文娣;李远;;我国科技人才流动的特性分析[J];当代经济;2006年07期
5 桂昭明;论国家人才安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3期
6 潘朝晖;刘和福;;科技人才流动中的性别差异——以安徽省科技人才为例[J];江淮论坛;2011年06期
7 李恩平;杨丽;;发达国家引进高科技人才政策的比较及启示[J];经济论坛;2010年06期
8 苏琴,桂昭明;人才资源非正态流动的社会经济效应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04期
9 胡羚燕;李燕萍;;基于全球化背景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统计体系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16期
10 史容;汪波;张保银;;基于科技人才性别差异的多层满意度因素影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4期
本文编号:28520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2852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