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认同研究
本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认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种转型势必会引发社会方方面面的变迁,在价值层面上呈现出价值多元、价值冲突和主导价值的地位有待确立等一系列现状和问题。而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每天都在从事各种各样的价值选择,这些选择或多或少地会关系到主体价值观的形成,甚至关系到整个社会以及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科学命题,具有深刻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本文在综述国内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认同理论进行初步探索。 第一,从分析价值、价值观、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国内和国际时代背景,因为任何社会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其当代背景,继而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第二,阐述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对世界各国社会发展和建设的作用。主要分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对推动其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迷失导致了其社会建设的挫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此作为借鉴,探讨了我国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及其认同的历史实践经验。 第三,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认同的必要性、实现认同的基本路径及其当代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它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当前复杂社会思潮下将其转化成全体人民的价值共识和自觉行为是必要的,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笔者试图从营造良好的社会价值环境、确立社会主义主导观的主导地位及提高价值主体的思想素质等环节来探讨实现价值认同的路径。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等是建设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意义之所在,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价值认同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价值观 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61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前言9-14
- 1、选题缘起9
- 2、研究现状及其述评9-12
- 3、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观点及结构安排12-14
-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述14-27
- 1.1 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4-17
-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17-22
-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22-27
- 第二章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实践的历史经验27-39
- 2.1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与社会建设的成功28-31
- 2.2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迷失与社会建设的挫败31-34
- 2.3 中国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历史探索34-39
- 第三章 我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方略和意义39-49
- 3.1 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认同的必要性39-41
- 3.2 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基本路径41-45
- 3.3 我国实现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认同的当代意义45-49
- 结语49-50
- 致谢50-51
- 参考文献51-54
- 研究生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雅X;;中国价值体系的历史变迁以及当代中国价值体系的构建[J];党史博采(理论);2011年06期
2 杜平;;中国人需要文化自信[J];东方养生;2011年06期
3 朱少峰;;价值观与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建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4期
4 范炳涛;;深化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重点抓好的几个环节[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5 崔卓兰;闫立彬;;行政程序的价值与功能[J];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2005年00期
6 ;中国狮子联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立足国情,建设正己助人、服务社会的价值体系[J];中国残疾人;2011年07期
7 周丽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J];华章;2011年18期
8 杨婧;;“红歌”与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传承;2011年19期
9 王庆瑞;岑强;;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责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年08期
10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课题组;刘德海;王建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历史经验及其当代实践路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岚峰;;莆田学院大学生价值取向现状的调查及对策[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8年
2 刘晓虹;;简论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的整体主义及其在近代的变革[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3 冯波;;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途径[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锐;;市场经济中的话语缺位与重构——关于重塑诚信价值体系的思考[A];孔学研究(第十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沈锐强;;构建大学生社会责任价值体系的框架模式[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7年
6 朱彤;;民主党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A];本溪市各民主党派统战理论研究联合体第十七次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郭孝义;;对我国离婚率上升的原因浅析[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1世纪贵州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苏令银;;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资本的支撑性要素[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9 孙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制度与价值[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冯长根;;科技队伍建设中的“社团认可价值体系”[A];第三届海南省科技论坛论文选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建新;道德价值认同的路径探索[N];光明日报;2008年
2 泰阳证券研究所 向威达 陈三贤;市场价值体系面临两方面重构[N];证券时报;2005年
3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 俞新天;国际视野下的价值体系建设[N];解放日报;2008年
4 《前线》杂志社总编辑 刘陈德;人文北京的价值认同[N];北京日报;2011年
5 冯建波;着力推动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N];贵阳日报;2011年
6 沈湘平;从“和而不同”看社会核心价值体系[N];中国社会报;2006年
7 州委党校 何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现路径[N];恩施日报;2007年
8 周志军;“小康”是一个多层次的价值体系[N];社会科学报;2002年
9 陈合营;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实现途径[N];陕西日报;2006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 吴潜涛;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联江;民族复兴视域中的人民军队价值认同史论[D];南京大学;2011年
2 陈仕平;社会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俭;基于价值尊重与价值认同的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董琼华;社会转型中的认知范式与价值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重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王永志;市场经济与当代中国政治价值转型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6 刘艳萍;失去文化认同的文明[D];吉林大学;2008年
7 朱虹;社会中介组织的伦理审思[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8 蔡志强;价值变迁与治理成长[D];复旦大学;2005年
9 赵士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潘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机制论[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红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认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燕;八股文价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静;中西方古代城市极域空间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4 刘虎;论跨文化交际中价值体系的动态特征[D];安徽大学;2006年
5 李曙光;先秦儒家荣辱观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U
本文编号:379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379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