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共产党的平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本文关键词:试论中国共产党的平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便开始在中国传播包括平等思想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平等思想的过程中,将马列主义平等思想的普遍内容与中国本土传统的平等思想观念相结合,同时吸收西方平等思想的合理内核为我所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平等思想。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平等思想,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不同时期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并对人们提出的更高的平等诉求寻求正确的、适合国情的道路和方法,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论述中国共产党平等观念的理论渊源、党的历代领导人的平等思想、对实现不同领域的平等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指导意义。第一部分主要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平等思想的理论来源,包括中华民族传统朴素平等观,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对平等的追求,古代西方的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对平等的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平等思想。本文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党的几代领导人的平等思想及对实现平等所进行的实践。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经历了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关于平等的思想内容更加丰富,集中体现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的平等思想;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其平等思想在继承马列平等思想,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平等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更适合于中国的发展;党的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的平等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是对前人平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胡锦涛同志,结合当今时代中国发展的现实情况,创新发展并丰富了党的平等思想,集中体现为科学发展观;习近平的平等思想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生态等方面。本文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不平等矛盾所采取的措施。分析现阶段的中国的现实国情,党针对出现的问题所实施的政策和措施,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各个方面。本文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党的平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指导意义。党的平等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体现为党制定并施行的相关路线、方针、政策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平等 现实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齐鲁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261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前言11-15
- 一、选题依据11
- 二、研究现状11-13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3-15
- (一) 主要研究方法13-14
- (二) 主要创新点14-15
- 第一部分 中国共产党的平等思想的理论渊源15-23
- 一、平等的内涵15
- 二、中国传统的平等思想15-19
- (一) 儒家的平等观念15-16
- (二) 道家的平等观念16-17
- (三) 墨家的平等观念17
- (四) 佛教的平等观念17-18
- (五) 近代康有为及孙中山的平等思想18-19
- 三、西方的平等思想19-21
- (一) 柏拉图的平等思想20
- (二) 亚里士多德的平等思想20
- (三) 近代启蒙思想家的平等思想20-21
- 四、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的平等思想21-23
-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思想21
- (二) 列宁的平等思想21-23
- 第二部分 中国共产党人的平等思想23-43
- 一、党的第一代领导入的平等思想23-29
- (一) 毛泽东的平等思想23-26
- (二) 周恩来的平等思想26-28
- (三) 刘少奇的平等思想28-29
- 二、邓小平的平等思想29-33
- (一) 政治权利平等,民主法制护航29-30
- (二) 经济平等,达到共同富裕30-31
- (三) 各民族平等,少数民族区域自治31-32
- (四) 党际关系完全平等,独立自主32
- (五) 国际关系平等,和平共处32-33
- 三、江泽民的平等思想33-34
- (一) 以人为本,权利、机会平等33
- (二) 城乡、区域平等,统筹发展33-34
- (三) 民族平等34
- (四) 国际关系平等34
- 四、胡锦涛的平等思想34-36
- (一) 以人为本,一律平等34-35
- (二) 统筹兼顾,全面平等35
- (三) 全面协调可持续,经济与社会平等发展35-36
- 五、习近平的平等思想36-43
- (一) 政治上的党群关系平等、人人平等36-38
- (二) 经济上的各种性质的企业之间、区域城乡平等38-39
- (三) 社会上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平等39-40
- (四) 生态上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平等40
- (五) 文化上的尊重多样、平等发展40
- (六) 国际关系上的周边、多边关系平等40-43
- 第三部分 现阶段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不平等的矛盾所采取的措施43-53
- 一、现阶段中国社会出现的不平等现象43-45
- (一) 政治上的不平等43
- (二) 经济上的不平等43-44
- (三) 社会上的不平等44
- (四) 生态上的不平等44-45
- 二、实现平等的措施和途径45-53
- (一)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实现政治平等45-46
- (二)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实现经济平等46-47
- (三)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文化平等47-48
- (四)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平等48-50
- (五)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平等50-53
- 第四部分 中国共产党平等思想的现实意义53-59
- 一、政治平等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意义53-54
- 二、经济平等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意义54-55
- 三、文化平等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55
- 四、社会平等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55-56
- 五、生态平等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56-59
- 结束语59-61
- 参考文献61-65
- 致谢65-67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志东;;恩格斯对杜林平等观的批判及其对我国平等、公平问题的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张成山;;马克思平等观的当代理解[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3 刘德吉;;阿玛蒂亚·森的能力平等观与公共服务均等化[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11期
4 李艳庆;房蕾;韩兵;;论马克思平等观的发展历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于越;;西方近代平等观的历史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8期
6 李艳庆;刘丽;;论马克思平等观对资产阶级平等观的超越[J];武警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7 徐琳;论中国的平等观及中西平等观比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Z1期
8 乌云娜;平等与平等观及其历史把握[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9 徐圻;物的必然与人的自由——略论马克思的平等观[J];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10 钟坤凡;两种民事平等观之我见[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希恩;;论周恩来的民族平等观[A];周恩来百周年纪念-全国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下)[C];1998年
2 何卓恩;;大陆赴台自由知识分子1950年代对平等观的调整[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钟麒;;马克思主义平等思想与基督教平等思想关系探析[A];“公平、公正、平等: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景平;以“平等”促发展[N];山西日报;2002年
2 李纪才;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思想[N];学习时报;2008年
3 关尔;务工青年的平等观[N];工人日报;2007年
4 郑杭生(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从以平等取向为主到以公平取向为主[N];辽宁日报;2001年
5 赵向文;论毛泽东的平等观及历史价值[N];山西党校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熙;马克思平等观及其当代意义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欧顺军;伦理视域下的佛教平等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丹;马克思的平等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李艳庆;马克思平等观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田莉;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观[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璐;马克思平等观及其现实意义[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于越;马克思平等观与和谐社会利益制度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6 杨荣荣;马克思的平等观及其当代意义[D];新疆大学;2012年
7 张卓娅;马克思平等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8 朱凤云;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赵兴旺;马克思平等观及其当代价值[D];新疆大学;2015年
10 杨维;马克思与卢梭的平等观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试论中国共产党的平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6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386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