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顶层设计的战略作用及其实现路径
本文关键词:改革顶层设计的战略作用及其实现路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党的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原为系统工程学概念的“顶层设计”被首次应用于政治领域,并在随后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屡次提及。改革顶层设计简单讲,就是党和国家在制定实施国家深化改革各项方针政策时要重视全面统筹、系统规划,从整体把握社会主义各方面建设问题。想要确保改革不被异化,必须以改革顶层设计为深化改革导航把舵。本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对改革顶层设计的战略作用及其实现路径进行了全面而系统地研究。全文由绪论、改革顶层设计概述、改革顶层设计基本框架及战略作用、改革顶层设计实现路径四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在绪论中,本文首先针对为什么要选择改革顶层设计战略作用为研究对象做了简要说明,并详细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改革顶层设计的研究现状和成果,阐明了本文的创作思路、研究方向和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点等问题。第一部分首先阐明了改革顶层设计在政治领域的全新概念及特征,对改革顶层设计的必要性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同时明确指出了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坚持改革顶层设计时必须遵循的原则。第二部分分别介绍了改革顶层设计的基本框架和战略作用,有力强调了改革顶层设计已初具规模,必须坚持改革顶层设计,以保证深化改革正确、顺利、持续推进。第三部分重点在于说明如何实现改革顶层设计。分别从扩大经济改革成果、完善保障机制和倾听基层呼声三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指明只有发挥改革顶层设计的战略性作用,深化改革才能真正突破瓶颈,续写辉煌。
【关键词】:改革顶层设计 深化改革 实现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3
- 0.1 选题目的与意义8-10
- 0.1.1 选题目的8
- 0.1.2 选题意义8-10
- 0.2 研究现状10-12
- 0.2.1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0.2.2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0.3 研究方法12
- 0.3.1 文献研究法12
- 0.3.2 对比分析法12
- 0.4 创新点12-13
- 1 改革顶层设计概述13-20
- 1.1 改革顶层设计的内涵与特征13-14
- 1.1.1 改革顶层设计的内涵13
- 1.1.2 改革顶层设计的特征13-14
- 1.2 改革顶层设计遵循的原则14-17
- 1.2.1 改革顶层设计要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15-16
- 1.2.2 改革顶层设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16
- 1.2.3 改革顶层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16-17
- 1.3 改革顶层设计是对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17-20
- 1.3.1 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17-18
- 1.3.2 采取合理的改革规划和举措18-19
- 1.3.3 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19-20
- 2 改革顶层设计的基本框架及战略作用20-30
- 2.1 改革顶层设计的基本框架20-25
- 2.1.1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20-21
- 2.1.2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驱动力21-22
- 2.1.3 以全面依法治国为基本方略22-23
- 2.1.4 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23-24
- 2.1.5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新出发点24-25
- 2.2 改革顶层设计的战略性作用25-30
- 2.2.1 有利于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25-26
- 2.2.2 有利于实现体制机制的平衡状态26-27
- 2.2.3 有利于减少改革碎片化现象27-28
- 2.2.4 有利于克服现有管理模式的弊端28-29
- 2.2.5 有利于重新唤起民众对改革的信任29-30
- 3 改革顶层设计的实现路径30-41
- 3.1 进一步扩大经济体制改革成果30-33
- 3.1.1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30-31
- 3.1.2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31-32
- 3.1.3 排除既得利益集团的干扰32-33
- 3.2 完善顶层设计的保障机制33-37
- 3.2.1 加强改革相关法律的制定与实施34
- 3.2.2 加大清廉政府建设工作的实施力度34-36
- 3.2.3 充分发挥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监督作用36-37
- 3.3 改革顶层设计与基层呼声相协同37-41
- 3.3.1 尊重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37-38
- 3.3.2 维护弱势群体利益38-39
- 3.3.3 培育全民参与改革意识39-41
- 结束语41-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4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46-4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国栋;赵亮;沈荣华;;推进我国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思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陈礼平;;衡阳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1期
3 王红漫,高红,李化,李政;我国农村卫生保障制度中政府角色的定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詹国彬;治理视野中的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郑锋;;中国政府机构改革与“有效政府”——基于善治视角下的理性思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阳斌;;论灾后公共产品供给的理念创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5期
7 汤法远;;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弱化的原因及其强化对策——基于执行人员视角的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6期
8 谭英俊;;中西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比较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6期
9 韩月乡;规制的成本分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10 闫娟;21世纪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的三足鼎立——来自治理理论的启示[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堂哲;;试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公共政策的适应性——一种“系统范式”的宏观视角[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2 张文凤;;新型媒体,政府治理工具的新选择[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朝强;;浅析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靳希斌;童宏保;;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改革与创新经济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董瑞华;王良伟;;健全公共财政体制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6 周峰;陈静;;我国行政发展的目标选择分析[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吴建勋;;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及其提供问题研究[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叶富春;;试论中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丰存斌;;从外延型到内涵型: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逻辑转进[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成栋;;行政三分制是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德荣;北部湾港口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治理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郭靖嘉;基于节约型政府建设的行政成本控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马德勇;善治视角下我国政府治理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李朔;城市化进程中的沿海新城区社区管理模式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吴文龙;中国语境下服务型政府建设路径选择[D];苏州大学;2010年
6 王昊;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问题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黄永嘉;基于治理理论的行政组织变革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杨凌;我国公交市场化改革的优化[D];兰州大学;2010年
9 刘静;市政建设中征地拆迁的社会风险管理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冯晓;基于合作治理的广州市越秀区公共文化设施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改革顶层设计的战略作用及其实现路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7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427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