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才学论文 >

“中国梦”的历史审视

发布时间:2017-09-25 16:26

  本文关键词:“中国梦”的历史审视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梦” 演进 内涵 意义


【摘要】: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公开谈论“中国梦”这一思想之后,引起人民广泛热议,成为官方主流话语体系。中国梦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从中国梦的演进时间上,可以把其划分为五个阶段。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的中国梦思想明确指出了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中国梦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论文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创新点及不足。第二部分从中国近现代经济、政治、社会和近现代世界地位对“中国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行阐述。第三部分对“中国梦”概念的提出和演进进行分析,阐述了“中国梦”的提出和历史演进进程。第四部分阐述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中国梦”的核心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本质属性是人民之梦,内涵特征是“三个统一”,价值追求是共同富裕。第五部分重点阐述了“中国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中国梦” 演进 内涵 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1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2
  • 第一章 绪论12-18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3-15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5-16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6-17
  • 1.3.1 研究思路16
  • 1.3.2 研究方法16-17
  • 1.4 研究内容17
  • 1.5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17-18
  • 1.5.1 研究创新点17
  • 1.5.2 论文不足之处17-18
  • 第二章 “中国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18-22
  • 2.1 中国近现代的经济状况18-19
  • 2.2 中国近现代的政治状况19
  • 2.3 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状况19-20
  • 2.4 中国近现代的世界地位20-22
  • 第三章 “中国梦”概念的提出和演进22-27
  • 3.1 “中国梦”概念的提出22
  • 3.2 “中国梦”的历史演进22-27
  • 3.2.1 近代中国“天朝梦”的破碎22-23
  • 3.2.2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梦”的首次探索23-24
  • 3.2.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梦”的深层次探索24-25
  • 3.2.4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梦”坚实基础的奠定25-26
  • 3.2.5 当代中国建设时期“中国梦”的美好愿景26-27
  • 第四章 “中国梦”的内涵27-32
  • 4.1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7
  • 4.2 中国梦的核心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7-28
  • 4.3 中国梦的本质属性——人民之梦28-29
  • 4.4 中国梦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29-30
  • 4.5 中国梦的内涵特征——“三个统一30
  • 4.6 中国梦的价值追求——共同富裕30-32
  • 第五章 “中国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32-41
  • 5.1 中国梦的理论意义32-37
  • 5.1.1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32-33
  • 5.1.2 中国梦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33-35
  • 5.1.3 中国梦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35-36
  • 5.1.4 中国梦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36-37
  • 5.2 中国梦的实践意义37-41
  • 5.2.1 中国梦是对整个国家走向更高水平现代化的新动员37-38
  • 5.2.2 中国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提供持久不衰的精神动力38-39
  • 5.2.3 中国梦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新范式39
  • 5.2.4 中国梦提升了中国的世界影响力39-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文昭;;国际视域下的“中国梦”[J];领导之友;2009年05期

2 卢春山;;为中国梦自主自觉地奋斗[J];红旗文稿;2012年24期

3 鲁薇;;“美国梦”与“中国梦”[J];北京观察;2012年12期

4 周天勇;;如何实现十几亿人的中国梦[J];民主与科学;2012年06期

5 叶再春;;“中国梦”随想[J];前线;2013年01期

6 程曼丽;;“扒粪”之后需要什么?——兼谈“中国梦”[J];新闻与写作;2013年01期

7 翁淮南;张少义;陈方;冯静;王慧;;畅想中国梦 实干兴邦国——中国梦的十度空间[J];党建;2013年02期

8 朱继东;;“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在哪里?[J];党建;2013年02期

9 本刊编辑部;;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J];理论导报;2013年01期

10 由佳田;;“中国梦”开创社会文明新境界[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儒杰;;发展与公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价值取向[A];“公平、公正、平等: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韩庆祥;王海滨;;中国梦:根本前提、精神实质和实现路径[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3 许志功;;以党的科学理论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颜晓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包含倡导劳动[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柳洁;;以行业梦托起中国梦[A];浙江盐业(2013年第4期总第153期)[C];2013年

6 李仕湘;;我的中国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7 方晓;;“中国梦”与中国外交:世界贡献 中国打造[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8 李德顺;;中国梦的主体性意蕴[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9 熊炜;;围绕中国梦思想,推进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关系研究[A];第五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会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祁敬宇;;刍议大国崛起中的金融问题——兼议金融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作用[A];第五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会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萍;“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08年

2 秦毅;1.9%绝不是中国梦[N];中华建筑报;2009年

3 郭英剑;“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区别在哪里[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4 毛颖颖;让每个人都有一个“中国梦”[N];北京日报;2010年

5 张红;呼唤“中国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6 本报记者 张骏 王海燕;“中国梦”触动了我们内心激情[N];解放日报;2012年

7 李思辉;温故《一九四二》,憧憬“中国梦”[N];光明日报;2012年

8 本报评论员;唯有实干,,才能实现中国梦[N];湖南日报;2012年

9 邓佑标;“中国梦”,我们一路追逐[N];解放军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夏斌;“中国梦”必将成为时代强音[N];解放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钟苹;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创新人才成长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娄银梅;中国梦与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山;“中国梦”的理论渊源与内涵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2 韩校;“中国梦”学理框架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3 高丽娜;践行群众路线对实现中国梦的当代价值[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4 李丹;重庆市大学生的中国梦与其成就动机、学习责任心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杨先利;论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6 王晓波;中国梦及其实现方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辛晓宁;试论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的哲学思想[D];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15年

8 李雨泽;科技因素对实现“中国梦”的影响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9 李娇;习近平的“中国梦”解析[D];渤海大学;2015年

10 卞浩tD;“中国梦”的价值及其世界认同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18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918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7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