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1953—1969年中美危机期间的信息沟通

发布时间:2018-02-26 21:14

  本文关键词: 中美关系 危机 外交信息传递 出处:《四川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朝鲜战争过后,中美两国走向全面敌对,对抗持续到1969年尼克松上台。在这敌对的年代中,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越南问题上数度走向战争边缘,但最终都有效地控制了局势。本文研究中美在危机期间的信息传递。认为中美两国虽然意识形态严重对立,但两国仍然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理智地处理危机,在缺乏正常交流渠道的情况下,双方为了避免战争,都积极地向对方发出大量信息表明己方无意扩大冲突的意图。 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政治心理学派对国际政治提出的新解释。政治心理学派认为,一国外交决策的制定,是该国决策者对现实、客观因素感知并作出反应的结果。而受各种因素影响,决策者往往不能对客观形势作出正确的感知,,容易产生错误知觉,这在国际政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错误知觉的产生,国家之间的有效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部分以朝鲜战争为背景,探讨中美初期的信息传递。朝鲜战争初期,中美两国信息传递失败,两个不想发生战争的国家最终却走向战争。战争影响了中美两国在后来十多年的关系:一方面,中美和解的可能性彻底消失,双方陷入了十几年的敌对;另一方面,中美两国在战争中看到了彼此的力量,在后来的危机期间,双方都努力传递信息,避免走向战争。 第三、四、五部分回顾了两次台海危机和越南战争期间中美两国的信息传递和解读。在危机期间,双方都积极地传递信息,通过双方的努力,中美两国成功地实现了避战。 最后一部分对这一时期的信息传递作了总结。在这一时期,中美两国以朝鲜
[Abstract]:After the Korean War,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moved towards full-scale hostility, and the confrontation continued until Nixon came to power in 1969. In this hostile era,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moved several times to the brink of war on the Taiwan issue and the Vietnam issue. However, in the end, they all effectively controlled the situ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the crisis. It is believed that although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ideologically opposed, the two countries still handle the crisis rationally in the light of their respective national interests. In the absence of normal communication channels, both sides actively send a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to each other in order to avoid war, indicating that they have no intention of expanding the intention of conflict.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new explanation put forward by the political psychology party international politics. The school of political psychology believes that the making of a country's foreign policy decision is the reality of the country's decision-makers. Objective factors perceive and react as a resul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decision makers are often unable to correctly perceive the objective situation and are prone to misperception, which is particularly evident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 order to avoid the emergence of false perception,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untries is very necessary. The second part takes the Korean War as the background to discuss the early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Korean War,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failed. Two countries that did not want to have a war eventually went to war. The war affected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for more than a decade: on the one hand, the possibility of reconcil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mpletely disappeared, and the two sides fell into more than a decade of hostility; on the other hand,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saw each other's strength in the war, and in the ensuing crisis, both sides tried to convey a message and avoid going to war. The third, fourth and fifth parts review the transmiss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inform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the two Taiwan Strait crises and the Vietnam War. During the crisis, both sides actively transmitted information, and through the efforts of both sides,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successfully avoided war. The last part summarizes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of this period. In this period,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use Korea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7;K712.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豪;赵学美;;清末民初中美庚款兴学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2 钟建国;;大得不能倒[J];英语文摘;2011年09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婉蓉;;费正清对中美关系史研究的特点及其思想变化探因[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2 辛绍杰;;肝细胞永生化策略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左双文;王杰;;中华民国外交史研究:回顾与前瞻[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吴祖林;贺吉庸;;心理状态与大面积烧伤治愈率[A];全国第三届烧伤外科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摘要[C];1991年

5 万憬;武国城;郭小朝;邓学谦;姚振华;宋春飞;刘奎;;突发危机事件中团体心理干预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资中筠;;关于美国基金会的作用[A];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演讲讨论稿)[C];2002年

7 张浩;蔡昌枰;王士礼;陈学明;叶燕芬;;永生化人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系的建立及其染色体不稳定性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8 黄文忠;;有关应对经济危机宏观调控措施的几个观念问题[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9 史玉峤;;一位成功的总统秘书——乔治·科特柳[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10 赵敦华;;中国哲学、大哲学和世界哲学[A];平凡的真理 非凡的求索——纪念冯定百年诞辰研究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立凡;中美关系的“定”与“不定”[N];华夏时报;2006年

2 薛福康;史论并茂的《中美关系史》[N];光明日报;2005年

3 记者 杨文平 通讯员 熊华;创造中美关系史上“四个第一”[N];长江日报;2009年

4 魏红霞;中美关系与国际格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5 高鹏章;平安度过“危机期” 心理教育宜重视[N];检察日报;2000年

6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潘国华;讲述“布什家族与中国”的故事[N];社会科学报;2008年

7 储和平;从次贷危机看美国期指市场的风险管理职能[N];期货日报;2008年

8 张思前;ISO 欲开发改进危机管理标准[N];中国质量报;2006年

9 聂寒非;佐利克掌舵世行的中国意义[N];南方日报;2007年

10 赵世人;2005: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N];学习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勇;地方因素对美国外交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9年

2 陈才俊;美国传教士与19世纪的中美外交关系(1830-1899)[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崔志海;美国政府与晚清朝政(1901-1912)[D];复旦大学;2008年

4 孔陈焱;卫三畏与美国早期汉学的发端[D];浙江大学;2006年

5 王成至;1969—1972年中美缓和进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云龙;1954-1955年中美台海危机管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唐洲雁;毛泽东的美国观[D];复旦大学;2006年

8 陈宗权;中美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互动之研究(1950年至今)[D];复旦大学;2008年

9 金朝晖;中国政府解决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研究(1949-1971)[D];浙江大学;2006年

10 胡素萍;李佳白与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D];中山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但晓群;1953—1969年中美危机期间的信息沟通[D];四川大学;2006年

2 高杰;浅析中美关系发展对美国对台军售政策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9年

3 孙敬文;战略经济对话与中美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4 张丽琴;论冷战时期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中美意识形态因素(1949-1972)[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岳俊;试析太平洋战争前后中美军事合作[D];山西大学;2008年

6 常霞;关于11-13岁儿童绘画的特点及教学方式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彦文;冷战后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韩丽红;美国传教士在晚清中美关系中的角色研究(1830-1860年)[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伟;摇摆与矛盾[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郭翠翠;蒲安臣与早期中美关系研究(1861-1870)[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396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5396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5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