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一战:中立国身份下的预筹与会
本文选题:参会外交 切入点:刘式训 出处:《人文杂志》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一战爆发后,为保全自身利益,北京政府因求中立而不可得,开始筹划加入战后和会。在进行理论探讨的同时,先派驻巴西公使刘式训赴欧调研,继之以外交部参事夏诒霆为特使探询欧洲各国状况。为达到参会目的,外交部分别分析了交战双方及中立国的态度,在中国屡求参战而不可得的状况下,为设想以中立国身份出席和会作了大量外交调研。外交部在中国参战前所做的这些调研,为中国做出正确的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然而,战争的走向决定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方向,随着中国对德宣战,参会之议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Abstract]: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first World War, in order to preserve its own interests, the Beijing government began to plan to join the post-war peace conference because it was seeking neutrality. At the same time of conducting theoretical discussions, the Beijing government sent Liu Shishun, a Brazilian minister, to Europe for research. Then Xia Yi-ting, Counsellor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was chosen as a special envoy to inquire about the situation in various European countri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meeting,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separately analyzed the attitudes of both warring parties and neutral countries.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where China repeatedly sought to participate in the war and was not available, A large number of diplomatic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to conceive of attending and meeting as neutral countries. These investigations conducted by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before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the war provided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China to make the right choice. However, The trend of war determines the direction of adjustment of China's foreign policy. As China declares war on Germany, the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ference enters a new stag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分类号】:E19;K1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春华;沙俄等列强与中国参战(一)——俄国外交文书选译[J];民国档案;2005年01期
2 王建朗;北京政府参战问题再考察[J];近代史研究;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晓;;近20年来大陆段祺瑞及北洋皖系研究述评[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2 李华程;;民初职业外交家与中国参加一战——以陆徵祥和顾维钧为中心的一个考察[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9年01期
3 李会合;;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国际地位[J];沧桑;2008年01期
4 郭宁;;中国参加一战的美国因素——以驻华公使芮恩施为中心的考察[J];民国档案;2014年01期
5 虞和平;;2005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J];近代史研究;2006年05期
6 汪朝光;;北京政治的常态和异态——关于黎元洪与段祺瑞府院之争的研究[J];近代史研究;2007年03期
7 孟凡明;;中英庚款交涉:缓付、停付及退还的历史考察[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8 刘桂海;唐延超;;一战时期的中国:国家认同的寻求与国际意识的觉醒[J];黑龙江史志;2013年08期
9 左双文;王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华民国外交史研究[J];史学月刊;2010年01期
10 侯中军;;北京政府出兵西伯利亚与中日交涉再研究[J];史学月刊;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左双文;王杰;;中华民国外交史研究:回顾与前瞻[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2 侯中军;;北京政府出兵西伯利亚与中日外交交涉再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0年卷[C];2011年
3 左双文;王杰;;中华民国外交史研究:回顾与前瞻[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岳巍;论1900—1924年中俄关系之特点[D];外交学院;2007年
2 马建标;权威的缺失:民初外交事务的政治化(1915-1922)[D];复旦大学;2008年
3 穆丹萍;近代哈尔滨地区俄国企业研究(1898-1926)[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婷;巴黎和会与中国近代外交的伟大转折[D];吉林大学;2007年
2 余杰;“二次革命”后的北京国会:以国民党议员为中心的考察(1913-1923)[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3 丛爱娟;参加一战的华工与威海卫[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会合;一战前后美日在远东的争夺与中国的国际地位[D];山西大学;2008年
5 孟凡明;中英庚款用途争议研究(1923-1931)[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静;试论颜惠庆的外交实践[D];河北大学;2009年
7 安月乔;中国舆论界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应[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桂杰;北洋政府的外交现代化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9 路遥;简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D];外交学院;2010年
10 王小伟;英国庚子赔款退还及使用情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剑敏;段祺瑞力主中国参加一战缘由新探[J];安徽史学;2001年04期
2 唐启华;“北洋外交”研究评介[J];历史研究;2004年01期
3 刘振岚;梁启超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参战问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4 董继民,董俊霞;论一战外交与中国[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本文编号:1565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565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