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的反应——以英西意苏等国为中心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8-03-14 16:34

  本文选题:南京大屠杀 切入点:英国 出处:《民国档案》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南京大屠杀事件不仅是中日两国之间的重要政治事件,而且具有鲜明的国际性特征。就英国而论,其媒体报道的"第三者"立场,在国际舆论界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与影响,但其政府却因在远东事务中奉行"孤立主义"政策而采取了审慎态度。西班牙因在内战中"两个西班牙"泾渭分明的情况下对此出现不同的解读,共和立场的媒体广泛报道了日军南京暴行;支持法西斯叛军立场明显的媒体,则在报道中对日军的暴行进行了袒护。意大利因与日本的盟友关系,政府采取了严厉的新闻管制政策,但从其相关报道中依然能够感受到其对日军在中国侵略进程的关注以及日军的残暴。同情中国抗战的苏联则通过留在南京的中外人士传出的消息或援引中西媒体的内容,对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进行了客观的报道。尽管西方国家立场各异,但在南京大屠杀发生后不久,关于日军在南京的残忍暴行等消息已在国际社会广泛传播。
[Abstract]:The Nanjing Massacr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olitical event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but also has a distinct international character. As far as Britain is concerned, its "third party" position as reported by its media has a particularly important role and influence in international public opinion. But its government has taken a cautious approach by pursuing a policy of "isolationism" in far East affairs, which Spain interpreted differently in the context of the "two Spain" in the civil war. The Republican media extensively reported on the atrocities committed by the Japanese army in Nanjing, while the media that supported the obvious stance of the fascist rebels defended the atrocities committed by the Japanese forces. Italy, because of its alliance with Japan, The government has adopted a strict press control policy. However, from its relevant reports, it can still feel its concern about the Japanese army's aggression in China and the Japanese military's brutality. The Soviet Union, which sympathizes with China's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has quoted the contents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a through news from Chinese and foreign figures who stayed in Nanjing, or by citing the contents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a. Objective reports of the Japanese atrocities in Nanjing. Although the Western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positions, soon after the Nanjing Massacre, the news of the brutal atrocities of the Japanese troops in Nanjing has been widely sprea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抗战时期中国财产损失研究——以南京大屠杀期间财产损失的调查与统计为例”(项目批准号10YJC770036)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K265.6;K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夏鸣;;美国国家档案馆资料记录的南京大屠杀[J];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04期

2 张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德国视角”——以德国外交档案为中心[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陆束屏;王山峰;;英文媒体报道的南京大屠杀[J];南京大屠杀史研究;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国祥;;江苏抗战损失调查与研究的若干问题[J];档案与建设;2010年07期

2 董为民;;南京大屠杀时期在宁西方外交人员的活动及其影响[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李日升;丁留宝;罗国辉;朱海城;;抗日战争史研究综述[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孙宅巍;论南京大屠杀中的性暴力问题[J];民国档案;2000年04期

5 丁兆东,陈谦平;略论伪南京市自治委员会的统治[J];民国档案;2004年02期

6 陈如芳;;南京大屠杀期间在宁的慈善机构[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程兆奇;《拉贝日记》是“无根的编造”么?——对《真相·南京事件——检证拉贝日记》的检证[J];近代史研究;2002年02期

8 程兆奇;南京大屠杀是东京审判的编造么?[J];近代史研究;2002年06期

9 孙宅巍;论南京大屠杀的准备、实施和延伸[J];江海学刊;2000年05期

10 经盛鸿;侵华日军南京“慰安妇”制度述论[J];江海学刊;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生;;南京大屠杀的“德国视角”——以德国外交档案为中心[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2 经盛鸿;;不屈的南京民众——沦陷时期南京市民的自发抗日斗争[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鹏程;红SM字会及其社会救助事业研究(1922-1949)[D];苏州大学;2009年

2 潘海军;变异与拓展——新时期以来抗战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彭剑;南京大屠杀期间留宁美国传教士心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袁志秀;美国人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见证、传播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颜玉凡;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录的调查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卫星;论南京国际安全区的成立[J];民国档案;2005年04期

2 张连红;南京大屠杀时期的日军当局与南京安全区[J];近代史研究;2001年03期

3 张生;;德国档案中的南京大屠杀[J];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荫寰;莫迪利阿尼的一生及其部分作品[J];美术;1981年04期

2 雷发林;;朗格多克-鲁西永 左手意大利 右手西班牙[J];商务旅行;2008年07期

3 孙宝礼;;当年外国人笔下的南京大屠杀[J];黄埔;2001年06期

4 王火;对南京大屠杀的来访与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3期

5 江晨;传奇伊比利亚[J];当代体育;2005年27期

6 明玉;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的铁证——《1937—1938年冬天日本人在南京的暴行录》介绍[J];历史档案;1986年03期

7 范斌,刘素萍;日本对“南京大屠杀”的争论与研究[J];党史文汇;1995年11期

8 谭敏;《南京大屠杀》──再现与悼念[J];今日中国(中文版);1995年07期

9 孙宅巍;南京大屠杀祭状[J];华人时刊;1995年08期

10 孙锦云,张连红;南京大屠杀前夕逃难记[J];档案与建设;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兆奇;;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几个问题[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2 叶齐招;鲁毅;;西班牙、意大利社会保险制度及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启示[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C];2000年

3 俞康泰;;西班牙的陶瓷色釉料产业[A];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装饰材料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第三次全体会议暨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色釉料暨原辅材料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第三次全体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朱成山;;血写的历史抹煞不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5 姚群民;;《救国时报》在海内外披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述评[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6 ;意大利牛仔服需求强劲[A];中国缝制械行业“十一五”发展战略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周华;;南京大屠杀的罪恶历史不容否定[A];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C];2005年

8 ;法国达能集团简介[A];中国营养学会第九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项目总结论文集[C];2004年

9 孙宅巍;;论国共两党对南京大屠杀的共识[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10 俞康泰;刘儒平;;建筑陶瓷装饰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第四届中国陶瓷发展论坛资料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思雯;意西推介投洽会 “金钥匙”闪耀南欧[N];国际商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陈全国完成出访任务回郑[N];河南日报;2006年

3 记者 陈志萱;将组建世界最大高速公路公司[N];经济日报;2006年

4 ;欧洲大部分地区废钢价格保持稳定[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5 孙成;金秋饰品遭遇欧洲风情[N];中国矿业报;2006年

6 ;赵乐际率团赴西班牙意大利访问[N];青海日报;2006年

7 张瑞琴 贺莉莎 本报记者 陈方耀;破冰之旅[N];成都日报;2007年

8 记者 孙海悦;新收录千余万字重要史料[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9 耿学鹏;美“嫌犯专机”多次“歇脚”西班牙[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汪秋萍;要让世界人民了解南京大屠杀[N];新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维孝;明清之际西班牙方济会在华传教研究(1579-1732)[D];暨南大学;2005年

2 王悦;李维史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首中;英国加入欧元区问题的经济关联度视角分析[D];辽宁大学;2006年

4 周敏;欧元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贺羽;浮华世象中的凝思[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6 张俊芳;14-16世纪拜占廷学者与意大利文艺复兴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7 刘耀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城市社会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胡门祥;晚清中英条约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史晖;国外“苗图”收藏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夏莉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领事保护机制变化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锡维;西班牙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及其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秦瑞芳;西班牙马兰诺历史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岭;古典意大利歌曲的风格特征及其在声乐教学上的价值[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吕锋;罗马转型时期意大利农业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昀岚;论西班牙菲利普二世的联姻外交及其影响[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6 程铂舜;集体记忆的规训: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如何被建构[D];南京大学;2012年

7 袁海燕;历史叙事与影像观念:南京大屠杀电影的话语建构[D];重庆大学;2011年

8 刘琼;普通受难者视角下的南京大屠杀[D];吉林大学;2011年

9 段书晓;创伤记忆的话语建构[D];复旦大学;2012年

10 吴婷;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12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612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8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