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明治前期日本对国家体制的认知与论争

发布时间:2018-03-27 19:26

  本文选题:明治 切入点:国家体制 出处:《史学理论研究》2012年03期


【摘要】:明治前期,日本社会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对国家体制问题进行了讨论,他们摆脱传统史观的束缚,探究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体制,就其优劣长短进行了深入的辨识、比较和分析,并由此提出了自认为最适合日本国情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的构想。这种突破传统的认知与论争,反映了日本社会近代政治意识的觉醒,为其确立近代化国家体制奠定了理论前提。
[Abstract]:The early Meiji Japan society, some thinkers and politicians to discuss national institutional issues, they get rid of the traditional conception of history, to explore the various countries of the world system, the pros and cons of in-depth identification,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admission conditions for the Japanese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or Democratic Republic the idea of this breakthrough. The traditional cognition and debate, reflecting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modern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lays a theoretical premis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state system.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日本明治时期社会思潮及其历史影响研究》(11xss001)阶段成果
【分类号】:K313.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许晓光;;明治维新前后政治制度和权力起源学说的变迁[J];日本学刊;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珠;;论近世日本町人的伦理思想[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许晓光;;明治前期日本对国体和政体的近代性认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仲庚;;舜教“五典”与“宗法制”国家体制的形成[J];求索;2011年07期

2 田文通;;当代国家政体的分类及其考查刍议[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3 姜义华;;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大一统国家体制再造中的承续(下)[J];学术月刊;2011年02期

4 丁水娟;;一曲难以忘却的悲歌——读《英使谒见乾隆纪实》的思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5 陈二峰;;清代河南田宅交易中的习俗惯例[J];兰台世界;2011年14期

6 傅国涌;;唐绍仪:未完成的“二十二条”[J];文史参考;2011年08期

7 曹建林;;欧洲社会五百年——读史随笔[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毛胜;;毛泽东读谈梁启超[J];党的文献;2011年04期

9 王发臣;;近代日本国家主义的特征[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10 刁美林;;《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与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J];黑龙江史志;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宜杰;;革命派反对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理论之评议[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2 蔡朝晖;;谈“诚信、维权”的法律法规和国家体制支持[A];诚信·维权论坛文集[C];2004年

3 叶慧坚;;论科学技术与人间权利以及国家体制[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4 叶慧坚;;论科学技术与人间权利以及国家体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东华;;简论严复的宪政思想[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6 黄荣光;;略论井上毅的教育观的变迁[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7 韩德民;;“礼法”范畴与荀子对儒家社会理想学说的发展[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8 郭世佑;;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9 陈云生;;全球化视野中的农民权益:以“入世”的角度[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10 吕微;;前言:从“我们和他们”到“我与你”[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安江;卡塔尔计划改变国家体制[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2 穆方顺;意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 对国家体制进行重大改革[N];光明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杜文;大午集团“君主立宪制”促进发展[N];中国企业报;2009年

4 见习记者 林男 本报记者 李爱明;“大午新政”观察[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5 张梁;横琴岛开发放弃“金融特区”定位[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6 本报驻曼谷记者  李腾;泰国国王普密蓬[N];光明日报;2006年

7 见习记者 梁艳 ;孙大午“立宪”[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8 安可顾问有限公司泰国办公室;经济社会稳步发展[N];人民日报;2009年

9 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研究员 秋风;100年中的30年[N];中国经营报;2008年

10 本版撰文 CUBN记者 王丽静;风雨兼程孙大午[N];中国联合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中山步;和刻本清人著述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许晓光;明治前期日本近代化政治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孙德鹏;清末君主立宪话语中的宪法概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半田晴久;日本入宋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郝亚明;体制政策与蒙古族乡村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吴素雄;政党下乡的行为逻辑[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何志鹏;人权国际化基本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张风帆;科技非政府组织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王发臣;近代日本极端国家主义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焦润明;梁启超法律思想综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凌伯韬;政党国家体制的变迁与演进[D];复旦大学;2010年

2 程维;宪政与宗教[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3 张克威;康有为宪政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4 彭毅文;鲤声剧团调查报告[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5 冯清贵;论陪都电影的美学特征与传播机制[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娇娇;“共和”的简释[D];吉林大学;2007年

7 李涛;鲁迅青年时期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8 胡鸣远;论罗亭[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颖洲;杨度法律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10 冯洁;从“民主”到“民权”[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72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672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1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