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美国心理战略委员会研究(1951-1953)

发布时间:2018-04-05 10:37

  本文选题:冷战 切入点:遏制战略 出处:《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摘要】:冷战肇始,杜鲁门政府积极寻求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来遏制苏联的扩张和渗透,心理战成为杜鲁门政府的一个重要战略。遏制苏联和所谓共产主义扩张和渗透、实现美国在全球的战略利益、维护美国的安全成为了杜鲁门政府心理战的基本目标。向“苏东”国家、西欧盟国、中立国和战败国民众宣传美国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和传统以及培养他们反共亲美心理倾向是杜鲁门政府心理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支持、经济与军事援助、文化与教育交流、信息宣传、隐蔽行动等手段在内的对外心理战略计划是杜鲁门政府开展对外心理战的主要方式。从二战结束到1950年,杜鲁门政府的心理战略初步形成。在这一时期,美国心理战机构经历了从式微到整合阶段。国务院、国防部、中央情报局等部门都积极参与到国家心理战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中。缺乏统一领导和协调的对外心理战表现出一种杂乱无章的特点,一些官僚部门的本位主义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对外心理战计划和项目的实施和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杜鲁门政府成立了心理战略委员会来负责制定统一的心理战略计划,策划具体的对外心理战略计划,协调实施和评估这些心理战略计划。心理战略委员会从此担当起了国家对外心理战行动的中枢神经,为推动杜鲁门政府的“真理运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艾森豪威尔执政后,为了确保对外心理战行动的连续性,在对心理战略委员会进行调整的基础上保留了其建制,使其继续为“新面貌”战略下的美国对外心理战行动担当策划者和协调者的角色。但是,由于心理战略委员会始终无法解决内部个部门之间的权力纷争,加之冷战局势的发展,艾森豪威尔政府在评估的基础上撤消了心理战略委员会,成立了行动协调委员会。从此,美国对外心理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本文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务院、国防部、中央情报局、杜鲁门图书馆等部门的档案资料为史料基础,以国内外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为参考,运用历史分析和辩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借鉴文献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探讨冷战初期美国心理战略委员会的创建、机构设置、职责权限、运作方式、功过得失以及最终被行动协调委员会取代的历史轨迹,以揭示心理战略委员会在对外心理战行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管窥心理战服务于遏制战略的实质。全文共分为绪论、五个章节和结论。绪论介绍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冷战初期美国心理战行动与组织机构的研究现状以及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创新之处和不足。第一章论述了心理战略委员会成立的历史背景。二战后,美国民众对以宣传为主要手段的心理战日益反感,认为带有欺骗性的宣传有悖于基督教的教义,强烈要求撤消战时建立的宣传组织和机构,结果使美国心理战快速衰落。冷战爆发后,杜鲁门政府开始将心理战确定为遏制苏联共产主义的主要战略之一,国务院、国防部、中央情报局等部门积极参与到对外心理战中。但是,由于缺乏统一计划和协调,冷战初期的美国对外心理战呈现出一种杂乱无章的状态。第二章介绍了心理战略委员会创建的过程以及机构设置、职责权限、运作模式。为了解决对外心理战行动中存在的混乱现象,推动“真理运动”的全面展开,杜鲁门总统下令创建了心理战略委员会,并将其置于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领导之下以确保其权威性。心理战略委员会确立了主任领导下的部门负责制来策划、协调和评估国家对外心理战略行动,以确保这些对外心理战略行动能够有效推动美国对外政策目标的实现。第三章探讨了杜鲁门政府时期的心理战略委员会及其对外心理战略行动。心理战略委员会创建初期,在致力于整合国家心理战组织机构的同时,积极策划和协调政府各部门开展以对外心理战略计划为主要内容的心理战。第四章考察了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心理战略委员会及其心理战行动。针对苏联新政府的和平攻势,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新面貌”战略,强调了心理战在实现以和平手段“演变“苏东”国家中的重要作用。为了确保对外心理战的连续性,艾森豪威尔政府在保留心理战略委员会的同时,对其进行了改革,同时加强了对其领导。但是,随着冷战局势的变化,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外心理战政策、实施手段、心理战组织机构等进行了必要的调整,撤消了心理战略委员会,代之以行动协调委员会,从此,美国心理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五章评价了心理战略委员会的成就与缺失,分析了存在缺失的主要原因。心理战略委员会从创建之日起,就扮演了美国对外心理战的总指挥的角色,构建了美国对外心理战体系,建立了美国对外心理战武器库,从而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寻求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来赢得冷战的胜利。心理战略委员会尝试通过心理战略计划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信息等因素整合在一起来开展有助于国家对外政策目标实现的心理战行动,这是对心理战的一种发展,也是对冷战斗争手段的一种创新。但是,由于心理战略委员会理解国家心理战政策方面出现的偏差,杜鲁门政府在制定心理战政策方面的失误以及美国官僚体制固有的弊端,使得心理战略委员会的运作始终不够顺畅,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最终被艾森豪威尔政府撤消。结论总结了全文,得出了如下的结论:首先,心理战略委员会是美国第一个心理战专门组织机构;其次,心理战略委员会扮演了美国对外心理战总策划者的角色;第三,心理战略委员会策划的心理战略计划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明显的效果;最后,心理战略委员会被行动协调委员会取代是其自身缺失及冷战局势发展的需要。 心理战略委员会虽只存在了两年多时间,但其制定的国家心理战计划以及策划和协调实施的一系列心理战计划和项目在遏制所谓的共产主义扩张和渗透、增强西方世界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对美国的向心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71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群;;“特洛伊计划”——美国冷战心理宣传战略探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史澎海;杨艳琪;;冷战初期美国对外隐蔽心理战的考察[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时殷弘;激变战略与解放政策──冷战初期美国政府对苏联东欧内部状况的政策[J];世界历史;1995年03期

4 时殷弘;苏联东欧内部变化和美国的政策[J];世界历史;1997年06期

5 于群;;社会科学研究与美国心理冷战战略——以“学说宣传项目”为核心的探讨[J];美国研究;2007年02期

6 张晓霞;从进攻性的心理战到渐进的文化渗透——评冷战初期美国对苏东宣传政策的演变[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时殷弘;促进苏东变革──从设想到政策(1953─1955)[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8 史澎海;;美国心理战略委员会及其心理冷战行动(1951-1953)[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钱倩;;真理运动——杜鲁门时期美国对外宣传的发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10 白建才;冷战初期美国“隐蔽行动”政策的制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郭培清;艾森豪威尔政府国家安全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罗辉;宗教对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刘磊;冷战期间美国国会对隐蔽行动的监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彭凤玲;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政府对西欧心理战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14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714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2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