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中蒙经贸关系研究
本文选题:中蒙经贸关系 + 现状 ; 参考:《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蒙古国是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家,中国是蒙古国南方的重要邻国。蒙古国有丰富的矿藏储备、潜力巨大的投资市场,这对于现如今能源紧缺、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中国来说,发挥比较优势,加强与蒙古国的经贸合作,对于中国乃至蒙古国无疑是个双赢的选择。因此,研究冷战后中蒙经贸关系,,对于构建中蒙经贸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互惠互利的经贸往来,推动两国经贸关系更好的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中蒙经贸关系的历史回顾以及两国当前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指出了中蒙经贸合作的现状,并且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准确的数据描绘了其发展特点,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蒙两国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建议。 第一章对中蒙两国建交以来的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历程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在此基础上梳理了中蒙两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第二章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冷战后中蒙经贸合作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通过中国对蒙投资现状和中蒙两国贸易现状两方面分析了中蒙经贸合作现状;在第三章中系统的分析了自冷战结束以后中蒙经贸合作关系的特点,并且应用国际政治学理论中的“地缘政治学”和国际经济学理论中的“国际贸易理论”,对中蒙经贸关系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在第四章中指出了中蒙两国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和发展思路。 本文通过上述几部分的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冷战后,从中蒙经贸合作各个领域的发展现状来看,无论是合作的广度还是深度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利益的共性和经济的互补性,使得两国经贸合作发展前景良好。当然,冷战后的中蒙经贸合作中还存在若干问题,但一旦这些问题得以顺利克服解决,就可以转化为中蒙关系发展的动力,有可能形成一个新局面。
[Abstract]:Mongolia is a landlocked country in central Asia and China is an important neighbor of Mongolia to the south.Mongolia has rich mineral reserves and a huge investment market. For China, which is now in short supply of energy and insufficient domestic market demand, it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to strengthe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with Mongolia.For China and even Mongolia is undoubtedly a win-win choice.Therefore, the study of Sino-Mongolian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after the Cold War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ino-Mongolian economy and trade, the establishment of mutually beneficial economic and trade exchanges, and the promotion of better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By reviewing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Mongolia and analyzing the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two countrie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Mongolia, and describes its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by using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and accurate data.On this basi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Mongolia are analyzed and some effectiv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The first chapter briefly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Mongolia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Mongolia, and on this basis comb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Mongolia; the second chapter uses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etc.This paper reviews and analyzes the relevant documents on Sino-Mongolia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after the Cold War, and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ino-Mongolia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throug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investment in Mongolia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Mongolia.The third chapt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no-Mongolia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and applies the theory of "geopolitics" in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ino-Mongolian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and forecasts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s. In the fourth chapter, i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Mongolia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m.Some effective suggestions and development ideas are put forward.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above several part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After the Cold War,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Mongolia has reached a high level both in scope and depth.The commonality of interests and the complementarity of the economy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a good prospect.Of course,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Sino-Mongolia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after the Cold War, but once these problems can be solved smoothly, they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the motive for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ino-Mongolian relations, which may form a new situ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153;F12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扎西;;中国西藏与印度开展经贸合作的前景分析[J];中国藏学;2006年02期
2 董泰康;石岳文;;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试论中国与海湾六国的经贸合作[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1期
3 许宁宁;;许宁宁:推进云南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建议[J];华人世界;2010年07期
4 金顺姐;;提高韩国语专业教育水平,为推进辽宁省和韩国经贸合作服务[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S2期
5 郑伟民;福建省与东南亚经贸合作发展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1年03期
6 李岩;中国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贸合作[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01期
7 吴富贵;中沙经贸合作硕果累累——’94中国—沙特阿拉伯经贸洽谈会侧记[J];阿拉伯世界;1994年04期
8 李茂兴;加强合作 互补互利 共同繁荣──海峡两岸云南与台湾经贸合作的探讨[J];思想战线;1994年01期
9 汪波;;土耳其与伊朗关系演变的内外因素分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3期
10 刘磊;;中沙经贸合作现状及前景分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英杰;孙长雄;;东北亚经贸合作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孙发政;;美国、加拿大考察及其水土生态对我国的启示[A];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厚俊;;香港与江苏经贸合作展望[A];百年沧桑论香港——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4 王品第;;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历史机遇,加强沈阳与东盟的经贸合作[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于法稳;朱有奎;;突出重点,实现帮扶与经贸合作的“双赢”——广东——广西对口帮扶协作调查报告[A];社会扶贫中的政府行为调查报告[C];2001年
6 王品第;;沈阳参与西部大开发与加强中亚经贸合作的战略思考[A];“发展商业,适应西部大开发”征文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王小娟;狄乾斌;;关于中国与朝鲜半岛两国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现实论证[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周明钧;;学习邓小平区域发展思想 全面加强桂粤经贸合作[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9 田启波;;略论WTO与深台经贸关系的发展[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黄景贵;王吉花;;泛珠三角和东盟经贸合作的障碍与政策建议[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苏小红 黎旭升 通讯员 王强;共商经贸合作 探讨“御寒”良策[N];中山日报;2009年
2 中国驻土库曼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 金玉龙;发展双边经贸合作 铺就中土丝绸新路[N];国际商报;2009年
3 记者 何骏 实习生 李子翼;重庆—佛山经贸合作暨名优产品展销会落幕[N];重庆日报;2009年
4 记者 贾辉;我省对台经贸合作迎来“黄金发展期”[N];黑龙江日报;2009年
5 彭梅艳 记者 彭文辉;参加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部分台商来宜参观考察[N];宜春日报;2009年
6 特约记者 吴金良;牡丹江局全力保障“东北亚经贸合作走廊”大动脉贯通[N];东北电力报;2009年
7 记者 王大庆;豫台经贸合作交流会在台北举行[N];河南日报;2009年
8 记者 原亮亮;我市举行经贸合作项目推介会暨签约仪式[N];汉中日报;2010年
9 记者 孙锦;深圳海防经贸合作区年底将迎首批深企[N];深圳特区报;2010年
10 记者 崔鹏 蒋安全 傅旭 许志峰;中国与七个葡语国家签署《经贸合作行动纲领》[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咏;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业经贸合作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里亚边科—瓦列里;中国与俄罗斯经济与贸易合作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王毅;中俄经贸合作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马龙(MAHMOUD MOUSTAFA IMAM ELHABBAQ);中埃农业经贸合作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5 杨宏;中俄农业经贸合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6 李淑华;新时期中俄林业经贸合作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7 罗英杰;俄罗斯与欧盟的经济关系[D];外交学院;2004年
8 钮松;欧盟的中东民主治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黄晴宇;中国参与东亚经贸合作边境效应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王聪;冷战后美国输出民主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迎春;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若干因素[D];武汉大学;2004年
2 敖民;冷战后中蒙经贸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政均;中国加入WTO对韩中经贸合作的影响和对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邢育松;“振兴东北”战略与东北亚地区各国经贸合作——以东北三省与日、韩、俄经贸合作为中心[D];延边大学;2004年
5 王宇光;关于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6 潘赛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杨学峰;吉林省对俄经贸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王佳丽;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骆晓丽;新时期中俄农业经贸合作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姜京周;中韩经贸合作关系探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735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735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