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试论近代日本艺妓的凋落

发布时间:2018-04-13 18:10

  本文选题:艺妓 + 美人 ; 参考:《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摘要】:日本近代艺妓的变迁史,可视为日本现代化或西洋化的一张典型缩略图。艺妓曾经是"文明之花"、崭新的"美"之创造者,但随着西洋伦理思想的大举渗透,以及日本近代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江户时代以来的"色道"空间遭解体,艺妓之"美"被解构,艺妓成为出卖"贞操""纯洁",并引发"家庭"崩溃和国家危机的双重意义上的"不道德者"。文明开化背景之下的"美人"形态的多样化发展以及新型"咖啡店文化"的崛起,也令艺妓沦为时代的落伍者。另外,战争时期限制奢侈性消费的措施,进一步挤压了艺妓的生存空间。艺妓从鼎盛走向凋落的历程,是西洋文明大举东进,日本传统文化无力抵御的一种最真实写照。
[Abstract]:The vicissitude history of geisha in modern Japan can be regarded as a typical thumbnail of modernization or Westernization of Japan.Geisha used to be the "flower of civilization" and the creator of new "beauty". However, with the extensive infiltration of Western ethical thoughts and the drastic changes in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modern Japan, the space of "color and Taoism" since the Edo era was disintegrated.The beauty of geisha was deconstructed, and geisha became immoral in the sense of selling virginity and purity, and causing the collapse of family and national crisi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ivilization and civilization,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beauty" and the rise of new "coffee shop culture" also make geisha become the outmoded people of the times.In addition, measures to limit luxury consumption during the war further squeezed the living space of geisha.The process of geisha from prosperity to decay is the most true portrayal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advancing eastward and Japa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unable to resist.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
【基金】: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慰安妇制度源流史研究”(13BSS0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研究:10年来文明城市创建的理论、实践与制度构建”(15ZDC007) 华东理工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文科培育基金项目“日本战后‘慰安’史研究”(WO1422001)
【分类号】:K31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晓亮;;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与对华行动选择[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近代日本一百册[J];外国问题研究;1992年03期

3 张晓校;超前的思维 创新的意识——评《近代日本社会转型期研究》及其对我们的启迪[J];理论探讨;2000年01期

4 武藤一羊;近代日本和中国革命[J];读书;2000年06期

5 吕顺长;近代日本人对中国人留学日本的认识[J];世界历史;2001年06期

6 臧佩红,米庆余;近代日本的“秩禄处分”与“士族授产”[J];南开学报;2001年05期

7 胡澎;“近代日本内外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要[J];日本学刊;2001年05期

8 纪立新;近代日本崛起的原因探析[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王向远;从“合邦”、“一体”到“大亚细亚主义”——近代日本侵华理论的一种形态[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尚侠;;近代日本国家意识的历史思考[J];日本学论坛;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晓;;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近代日本殖民教育解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教授 曹大臣;近代日本的对外战略(1868—1945)[N];团结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顾钧;近代日本学术思想的变革[N];中华读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含;近代日本和平思想的发展轨迹[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王发臣;近代日本极端国家主义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陈伟;近代日本的藩阀政党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4 安平;近代日本报界的政治动员(1868-1945)[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田雪梅;近代日本国民的铸造:从明治到大正[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林起敬;近代日本国际秩序观的建构及其对朝鲜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6年

2 李丹;简析近代日本农村基层组织的创新(1868-1914年)[D];山西大学;2012年

3 宠宝庆;近代日本“金解禁”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罗晓红;近代日本亚洲观的演变及其特点[D];暨南大学;2008年

5 徐东飞;从STS视角看近代日本成功的原因[D];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

6 尹英杰;略论近代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铁路投资及影响(1905-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曹绿;近代日本文化侵略特性的历史渊源及解析[D];江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456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7456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c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