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相遇——近代中国人对埃及的认知与研究
本文选题:古代埃及 + 埃及学 ; 参考:《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自古时起,中国人便对古老的埃及文明抱有浓厚的兴趣。随着近代中国国门被打开,许多中国人终于亲身领略到古代埃及文物的神韵。由于自身对于金石器物以及古代文字研究的兴趣,中国人也逐渐接触并涉足近代的新兴学科"埃及学"。近代中国人对于古代埃及遗物的考察与研究热情源于对中、埃两国"相似"命运的参照对比。彼时的埃及同中国一样处于帝国主义的瓜分漩涡中,中国人试图从埃及的历史中寻找到自身救亡图存的经验教训。
[Abstract]:Since ancient times, Chinese people have been interested in ancient Egyptian civilization.With the opening of modern China, many Chinese finally experienced the charm of ancient Egyptian relics.Because of their own interest in the study of gold and stone objects and ancient characters, the Chinese have gradually come into contact with and set foot in the new subject of modern Egypt.The modern Chinese's enthusiasm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ancient Egyptian relics originates from the reference comparison of the "similar" fate of China and Egypt.At that time, Egypt, like China, was in the whirlpool of imperialist partition, and the Chinese tried to learn from the history of Egypt to save their own live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6M591807) 曲阜师范大学校级项目
【分类号】:K25;K41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立坚;试论古代埃及教育的发展及其特征[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金寿福;在希望与绝望之间——论古代埃及人来世观念的产生和发展[J];史学集刊;2005年01期
3 金寿福;;古代埃及官吏的说话艺术[J];古代文明;2008年04期
4 谢振玲;冯闺奇;;古代埃及土地租约的历史考察[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王海利;;古代埃及社会观简论[J];北方论丛;2008年06期
6 史海波;郭丹彤;;从教谕文献看古代埃及伦理教育的传统内容[J];中国德育;2009年03期
7 邵萃伶;黄作伟;;建筑小史之古代埃及和西亚[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35期
8 谢振玲;;论自然环境对古代埃及文明的影响[J];传承;2009年22期
9 邹启华;;古代埃及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J];艺术教育;2009年11期
10 金寿福;;古代埃及官吏的说话技巧[J];人民论坛;2011年2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古代埃及人的时间观[N];文汇报;2013年
2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金寿福;古代埃及国王不具备神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孙周勇;古代埃及的钻孔技术[N];中国文物报;2007年
4 金寿福 复旦大学历史系;古代埃及方尖碑所见证的历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李勇 文国锋 张铁纲;方尖碑:古代埃及的“神来之笔”[N];中国社会报;2008年
6 郭子林;宏观把握与微观分析完美结合的《古代埃及宗教》[N];团结报;2009年
7 ;古埃及宗教的灵魂观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复旦大学历史学院埃及研究中心 金寿福;古埃及妇女地位并不特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郭子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亨利·富兰克弗特与古代近东文化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王海利;古埃及:女性的天堂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海利;古代埃及文献《能言善辩的农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史海波;古代埃及教谕文献中的“正义”观念[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俊娜;古代埃及的书吏教育[D];吉林大学;2004年
2 王亮;论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的法[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辛保军;古代埃及的神权政治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博;塞德节与古代埃及年代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尹成浩;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神庙政治经济职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琦;古代埃及继承制述论[D];吉林大学;2008年
7 陈妃麒;论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的阿蒙祭司[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赵曙薇;论古代埃及和利比亚的关系(从史前文化末期到新王国)[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韩翔;古代埃及自传体铭文及其学术价值[D];内蒙古民族大学;2009年
10 刘金虎;梦的释义—《梦之书》与古代埃及人的梦[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51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751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