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一世时期的世俗教育
本文选题:彼得一世 + 世俗化 ; 参考:《吉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18世纪的前1/4世纪在俄国历史的发展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这一时期里,彼得一世在国内进行了全面改革,文化领域表现在开始接触西方的启蒙思想,扩大与欧洲的联系,同时也加强了西方启蒙思想对俄国的影响。在彼得一世统治期间创办的各类学校都服从于建立强大海军和夺取出海口的战略,并以培养工业技术人员、军事工程技术人员和军事指挥员为目标,数学、自然科学和技术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在对外扩张上更具实力,并逐渐成为世界强国。 第1章:988年基辅罗斯受洗,定基督教为国教,由此罗斯的文化发展也步入了一个新时期。9世纪至17世纪末,从最初在家里教授儿童识字到开办教会学校以培养宗教人员,俄国的学校教育水平总体上渐趋提高。但是,俄国的学校教育水平在17世纪末之前属于一种量变,直至彼得一世的世俗化改革才使得学校教育方式从以培养宗教人员为主转向开始培养世俗人员,并以此服务于改革的整体需要。彼得一世的两次出访西欧,更加坚定了他对俄国进行全面改革的决心。 第2章:1701年数学与航海学校的建立,揭开了俄国学校教育世俗化改革的序幕。在此之后,彼得陆续创办了各种类型的学校,以培养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所需要的各类新型人才。不仅如此,彼得一世还改进了俄文字母,并采用简便的铅字体进行书写和印刷,进而打破了教会对学校教育的独占,促使更多人开始接受学校教育。 第3章:彼得一世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果,在此期间建立的各种类型学校为俄国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在彼得一世统治后期批准成立的科学院及其附属大学和中学亦为俄国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其中俄国科学院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可与久负盛名的英国皇家协会和巴黎科学院相媲美。
[Abstract]:The first quarter of the 18 th century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ssian history.In this period, Peter I carried out the overall reform in China. In the cultural field, he began to contact the western enlightenment thought, expanded the contact with Europe, and strengthened the influence of the western enlightenment thought on Russia.The schools that were founded during Peter I's reign were guided by the strategy of building a strong navy and taking access to the sea, with the aim of training industrial technicians, military engineers and military commanders, mathematics,Na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r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aching plan.The Peter I reforms made Russia more powerful in its external expansion and gradually became a world power.Chapter 1: the Christian Church was baptized in 1988, and Rose's cultural development also stepped into a new period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9th century to the end of the 17th century, from teaching literacy to children at home to opening church schools to train religious personnel.The level of school education in Russia is on the whole increasing.However, before the end of the 17th century, the level of school education in Russia was a quantitative change, and it was not until Peter I's secularization reform that the way of school education changed from the cultivation of religious personnel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cultivation of secular people.And to serve the overall needs of the reform.Peter I's two visits to Western Europe reinforced his determination to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Russia.Chapter 2: the establishment of mathematics and navigation school in 1701 opened the prologue of the secularization of Russian school education.After that, Peter set up schools of all kinds to train new talents in military, political, economic and other fields.Not only that, Peter I also improved the Russian alphabet, and used a simple font for writing and printing, thus breaking the church's monopoly on school education, prompting more people to start school education.Chapter 3: the reform of Peter I achieved great results, during which various types of schools were established to train a large number of professionals for Russia.Th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its affiliated universities and secondary schools, which were approved during the later period of Peter I's rule, have also sent a large number of professionals to Russia, among which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enjoys a high reputation at home and abroad.It is comparable to the prestigious Royal Society and the Paris Academy of Sciences.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512.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贺;琅元;;法夸尔森与俄国近代科学的发展[J];历史研究;2011年03期
2 唐亚唯;;妈妈·老师[J];湖南教育(中);2011年08期
3 李宗陶;;斯大林死后竟无像样衣服入殓[J];共产党员;2011年11期
4 小妖UU;;悬崖上的红丝巾[J];男生女生(金版);2011年04期
5 温庆新;;黄人《中国文学史》与《京师大学堂章程》、《高等学堂章程》之关系发微[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1年01期
6 马宝林;;承上启下的37年——论1725~1762年俄国的对外政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尹怡;;试论英语在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的传播研究[J];兰台世界;2011年19期
8 雷颐;;容闳——中国近代留学之父[J];留学生;2010年01期
9 雷丽平;;9~20世纪初期俄国社会和俄国农民问题概论[J];俄罗斯学刊;2011年02期
10 孙惠柱;;深藏不露的写实力作——观美国话剧《怀疑》[J];戏剧文学;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少榕;陈淑t$;;近现代闽南教会学校的发展与特点[A];厦门博物馆建馆十周年成果文集[C];1998年
2 马征里;;江苏教会教育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3 ;五十年代接办私立学校问题的例证——与《近代私立学校发展的反思》作者商榷[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李玉非;;建国初期的社会变革与教会学校的消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顾定红;顾黄初;;教会学校的创建与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萌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6 金燕;;圣约翰大学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7 孙新兴;;青岛市解放初期对旧教育机构的接管与改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樊慧英;;中国历史上的教会大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9 孙石月;;教会女校毕业生留美原因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10 陈建华;;清末基督教会教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可;近代教会学校的兴办与教学[N];学习时报;2009年
2 记者 张水湘;醴陵潜伏百年“小耶鲁”[N];长沙晚报;2010年
3 记者 陈敏;宁波三中迎来一百四十周年华诞[N];宁波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叶飞;圣彼得堡市长要建403米高楼 梅德韦杰夫说不[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啸天 编译;澳大利亚校长压力太大 教会学校首创一职二主[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潘绣文;提食盒走亲戚 家乡话拉家常[N];福建日报;2010年
7 靳羽西;最甜蜜的《甜蜜蜜》[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新华社记者 张玉清 张汨汨;路在脚下:艺术家阎肃的人生旅途[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李 茂 编译;英国中产家长的择校猫腻[N];中国教师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李建文 刘璇 张金玉 特约记者 李国文;岁月如歌映丹心[N];解放军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丁;中美教育关系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学;2007年
2 张宗华;18世纪俄国改革与贵族[D];武汉大学;2005年
3 王运明;1928-1937年山东中等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许庆如;变革与传承:近代山东乡村教育研究(1901-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唐晓娟;美国择校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晴;清末民初新式体育的传入与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颜小华;美北长老会在华南的活动研究(1837-1899)[D];暨南大学;2006年
8 许金秋;俄国国家机构和官员制度(19世纪-20世纪初)[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杨兰英;教会女子大学在中国社会的历史演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孙广勇;社会变迁中的中国近代教育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祥民;彼得一世时期的世俗教育[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杜敦科;近代教会学校科学教育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3 司徒秋芳;澳门教会学校与非教会学校中学体育教育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刘静;新教华文教会学校的编译活动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2年
5 张慧杰;近代中国教会学校体育发展史研究(1840-1949)[D];苏州大学;2010年
6 赵雪萍;近代来华传教士在中国教育中的教师专业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费晓蕾;简述杭州蕙兰中学的发展[D];浙江大学;2008年
8 邹丹丹;近代中国东北基督教教会学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胡发群;近代杭州教会学校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丁琳;早期新教传教士与中国英语教学起源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61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761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