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殖民地时期菲律宾土地制度与土地问题

发布时间:2018-04-18 08:35

  本文选题:殖民地时期 + 菲律宾 ; 参考:《农业考古》2014年01期


【摘要】:西属时期,菲律宾形成了以半封建性的租佃关系为主的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在美治时期,这种制度进一步发展,是菲律宾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源。以致于独立后的菲律宾政府为解决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农民问题而进行了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土地改革。
[Abstract]:In the western period, the Philippines formed a major landowner land ownership system with a semi-feudal tenancy relationship.During the period of American rul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is system was the root of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hilippine economy and social progress.As a result, the independent Philippine government carried out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of agrarian reform to solve the problems left over from colonial times.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研究中心;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
【基金】:广西自治区“八桂学者平台建设工程专项课题”项目“广西的东南亚及亚太海洋战略” 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校级项目科研项目“中菲外交关系与菲律宾华人社会的变迁(1975年-至今)”(项目编号:2013MDYB018) 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研究中心课题“菲律宾经济史”(项目编号:KT201328)
【分类号】:K341;F3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何平;;殖民地时期菲律宾的西班牙教会地产[J];东南亚纵横;1991年02期

2 何平;;缅甸殖民地时期的地主土地所有制[J];世界历史;2007年04期

3 E.H.雅谷比;慕恒;;菲律宾的土地危机[J];南洋问题资料译丛;1964年02期

4 沈红芳;;菲律宾农村土地关系初探[J];南洋问题研究;1993年02期

5 格·依·列文逊;王云翔;;菲律宾的土地关系[J];南洋问题资料译丛;195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研;牛贯杰;;学习笔记:对中国式“二元经济”的理论探讨[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2 杨培源;;我国农业功能拓展的多重约束与历史机遇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1期

3 李未醉;迫害与反迫害——印尼华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J];八桂侨刊;2004年03期

4 卢凤君;郑志安;;我国农业发展研究的主要观点和方法[J];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5 邱普艳;;西方殖民主义者东来与越南的对外贸易[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2期

6 张世均;菲律宾华侨对抗日战争的贡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李飞龙;;集体化时期农村地区人口身体素质分析(1956—1983)[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曹英;荷兰东印度公司与荷兰商业霸权的确立[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9 蓝韶昱;;11世纪~19世纪中叶中国文化对东南亚弱势影响的原因[J];创新;2008年04期

10 方文;;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的绩效评价[J];财贸经济;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方文;;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的绩效评价[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蒲应喟;;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渠道增加农户收入[A];2002农业工程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果海英;;西班牙的殖民征服与菲律宾本土的法律与习惯[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公法与私法的互动[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果海英;西法东来的样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余彬;主权和移民:从“旧约”到“新约”[D];暨南大学;2009年

3 张淑萍;我国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协同的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杨松;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孙全亮;现阶段我国农地经营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连东;中国、印度与东南亚之间的鸦片“三角贸易”研究(1602-1917)[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齐欢;二战后越南现代化进程研究(1945-2010)[D];云南大学;2011年

8 于维君;经济法历史合理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建华;西南聚落形态的文化学诠释[D];重庆大学;2010年

10 吴世韶;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运瑞;明朝中后期福建海外移民原因探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乔芬;中菲南海争端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青;地区力量的整合与提升[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苏彩琼;越南文字的变迁与民族意识的发展[D];暨南大学;2011年

5 孙创锦;澳大利亚与印尼独立(1945-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艳;基于金融功能观重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7 李红菊;后威权时代菲律宾政治走势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阎亮军;美国在菲律宾殖民统治时期的文化扩张政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郑良旭;费正清的“中国观”研究(1929-1991)[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金新;效忠转移的困境[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А.П.穆兰诺娃 ,刘玉遵;1918—1939年}斓榕┟竦恼馵J];东南亚研究资料;1962年04期

2 貌素生;陈炎;;缅甸的农业经济(上)[J];南洋问题资料译丛;1957年02期

3 黄祖文;;缅甸雍籍牙王朝前期的土地制度初探[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菲律宾考古与文物[J];东南亚;1986年03期

2 林金枝 ,张莲英;论明代华侨对中菲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01期

3 许国栋;;菲律宾的著名侨领李清泉[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88年03期

4 ;FIBA专栏[J];篮球;1998年10期

5 王列耀;全球化背景中菲律宾华文文学的文化取向[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6 郑楚;重现五十年前菲华小说的侧影——谈菲律宾《商报丛书》[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7 Geodge;TEMPTATION在菲律宾等待艳遇[J];商务周刊;2002年12期

8 小克劳德奥多·戴尔·芒都;王宜文;吴杰;;电影与商业主义:当代菲律宾电影史话[J];电影新作;2003年05期

9 学琼;;追踪[J];英语文摘;2004年08期

10 ;海外吟鸿[J];中华诗词;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Lilia M.Reyes;;菲律宾——一个成功的地方医院减灾计划[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2 翟淑芬;姚立军;;菲律宾火山灰[A];第七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3年

3 蔡和协;;欢迎菲律宾王宏榜先生故地重游光莅吟社(排律)[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4 韦伟;赵大鹏;石耀霖;;日本西南火山区三维地震成像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周详;;美国殖民地学院法团与章程[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6 包茂宏;;菲律宾的民族问题[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欧耐斯脱·阿高尼·马丁;王瑞祥;;菲律宾的鸭蛋生产和加工[A];首届中国水禽发展大会会刊——中国水禽业进展[C];2005年

8 青山;;亮丽的美属菲律宾大中小“比索”银元[A];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08陕西省钱币学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施雪琴;;西班牙时期菲律宾天主教宗教节日的文化特征与功能嬗变[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菲律宾农机市场现状与前景[A];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农用发动机行业背景资料(第四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瑾;菲律宾政局趋稳阿罗约为士兵加薪建房[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2 张建松 姜卫红;菲律宾:倾力回归世界旅游版图[N];经济参考报;2006年

3 刘畅;第九届世界华商大会闭幕[N];人民日报;2007年

4 杜亚雄;三种宗教 三种音乐[N];音乐周报;2006年

5 陈令玉;菲律宾3G网络覆盖率向80%进军[N];国际商报;2007年

6 记者 吴建明;市领导会见菲律宾客人[N];闽东日报;2007年

7 ;孙钢副局长会见菲律宾旅游部副部长新任菲律宾驻华大使[N];中国旅游报;2004年

8 孙笑天;菲律宾将向韩国出口蔗糖[N];国际商报;2004年

9 菊文;我国蔬菜获得菲律宾市场准入[N];中国国门时报;2003年

10 ;菲律宾反对派曾策划5月政变[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爱;诱致性技术、制度创新与战后菲律宾农业发展[D];厦门大学;2009年

2 施雪琴;西班牙天主教在菲律宾:殖民扩张与宗教调适[D];厦门大学;2004年

3 郑伟;水稻白叶枯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4 沈红芳;东亚主要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闫喜武;菲律宾蛤仔养殖生物学、养殖技术与品种选育[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6 王勤;全球化时代的东南亚经济[D];厦门大学;2005年

7 唐颖;东盟五国财政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李昌新;海权与国家安全[D];暨南大学;2006年

9 国际;CAFTA对中国外贸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唐盛尧;中国—东盟农业比较优势与合作战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宏云;菲律宾初级产品的出口与美国对菲律宾贸易政策的演变:1898-1941[D];厦门大学;2001年

2 张明珠;菲律宾华语教师对华校学生问题行为认知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静;后冷战时期菲律宾穆斯林分离运动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范启华;教育菲化案及其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汪春杰;冷战初期美国对菲律宾的干涉[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君;19世纪后期菲律宾华侨社会变化探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陈满琪;菲律宾华文教师教学策略与工作满意度、自尊的状况及其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梁志华;美菲同盟的发展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8年

9 黄智钦;关于二十一世纪初期中菲关系的研究[D];外交学院;2009年

10 卢祖国;IMF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探究——以菲律宾为个案进行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675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7675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3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