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外交危机的肇始
本文选题:二十一条 + 密约同盟 ; 参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日本利用日英同盟和日俄密约,将几乎等同于本土面积的殖民地攫取入怀,并向袁世凯提出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一些大国成为日本的同谋,一些大国只在旁观。但美国却开始以铁路中立化计划向"满洲"渗透势力,发起"金元攻势"。威尔逊总统提出新外交理念和准则,完全改变了东亚国际政治的环境。近代日本的外交危机由此而肇始。
[Abstract]:Before the end of the first World War, Japan made use of the Japan-British alliance and the Japanese-Russian Compact to seize colonies almost equal to their native size, and put forward to Yuan Shikai the "21 articles" that monopolize China.Some big powers have become Japan's accomplices, while others have only looked on.However, the United States began to use railway neutrality plan to infiltrate Manchuria, launched a "gold-yuan offensive."President Wilson proposed new diplomatic concepts and norms, which completely changed the environment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 East Asia.The diplomatic crisis of modern Japan began.
【作者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SS008)
【分类号】:K313;D8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崔丕;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绪论[J];东北师大学报;198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剑敏;段祺瑞力主中国参加一战缘由新探[J];安徽史学;2001年04期
2 黄文治;;美国在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中态度的历史考察[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景东升,苏全有;袁世凯与俄国远东外交[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张林,黄湛;论甲午战争前后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朱鹏;;威尔逊政府对苏俄政策的演变[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黄文治;;晚清民国报人陈景韩救国理念初探——围绕袁世凯时期“二十一条”交涉之初步反应[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肖洪;;“九一八”事变与苏联东亚政策的形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2期
8 高翠;;1909-1910年英国对待中国东北铁路问题的态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王蓉霞;;再谈英日同盟及其解体[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王蓉霞;;华盛顿会议前夕英国对日本和中国的政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艳;安成日;;试论中日甲午战争与东亚宗藩朝贡体系的解体[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2 方平;;梁士诒与“洪宪帝制”[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兰;审视与批判:《晨钟报》视域中的民初社会[D];上海大学;2011年
2 乐敏;传统与现代的耦合[D];复旦大学;2010年
3 羌建;近代南通棉业发展研究(1895~1938)[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静;“觉醒的中国”: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革命[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金富军;中共早期反帝理论与策略研究(1921-1925)[D];清华大学;2005年
6 岳巍;论1900—1924年中俄关系之特点[D];外交学院;2007年
7 李朋;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美国政策研究(1784-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淑娟;吴景濂与民国政治:1916~1923[D];复旦大学;2007年
9 李洪锡;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领事馆警察机构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10 别琳;保守政党与民初政制:进步党的政治参与及其与国民党的互动[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帅;从门罗主义到门户开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维;20世纪20年代“门户开放”原则下的美国对华政策[D];苏州大学;2010年
3 付中玮;留日士官生与中国军事思想近代化(1894-1924)[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夏虹;竹添光鸿与清末中国[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解莹;晚清运用国际法维护宗藩体制的理念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本森;急进与保守·剧变与不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涛;北洋陆军第三师述略[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吴德卫;日俄战争后清政府对东三省损失的调查与索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娟;洪宪帝制时期的中日外交[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高青松;战后日本海军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郢庆;;关于欧洲联合思想[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杨帆;;美国“人权外交”的历史演变——从威尔逊主义到卡特主义[J];学理论;2010年36期
3 汪津生;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提出及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财经媒体专栏作家 和静钧;透视中东剧变背后的“美国意志”[N];中国经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马超;从门罗主义到杜鲁门主义[D];山西大学;2008年
2 余妮;二战与美国国家战略目标[D];武汉大学;2005年
3 杜慕鹏;“9·11事件”后美国中东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施华辉;佩里·安德森历史社会学研究中的理论及其政治思想(1962-1982)[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付玉梅;人道主义干预的双重效应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7737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773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