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至19世纪前期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以生丝、丝绸贸易为中心
本文选题:明清 + 中日贸易 ; 参考:《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摘要】:16至19世纪前期的中国对日丝、绸贸易,前后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究其原因,实不能单从输出的中国一方去找,而还应从输入一方的日本去找,其根本原因则在于随着日本蚕丝生产兴起和丝织生产的发展日方对华丝、绸需求的减少。输日华丝的由盛转衰,实质上反映了中日丝绸生产特别是生丝生产能力的前后变化,反映了日本随着生丝生产的发展逐渐减低了对华丝的依赖程度。到19、20世纪之交,中日丝绸生产的格局变化更加清晰地显示出来。
[Abstract]:From 16 th to the early 19 th century, China's trade in Japanese silk and silk experienced a process from prosperity to decline. The reason is that we should not only look for the Chinese side of the export, but also from Japan on the import side. The fundamental reason is that with the rise of Japanese silk prod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ilk production, the demand for Chinese silk from the Japanese side has decreased. The change from prosperity to decline of Japanese silk reflects the change of silk production capacity of China and Japan, especially raw silk production. It also reflects that Japan has gradually reduced its dependence on Chinese silk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aw silk production. By the turn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pattern of silk produc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had changed more clearl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系;
【基金】: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为10&ZD069
【分类号】:K248;K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翔;论中国丝绸的外传[J];苏州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2 陈小冲;十七世纪上半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扩张[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02期
3 聂德宁;试论明代中日官方贸易向民间贸易的演变[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年02期
4 李金明;清初中日长崎贸易[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永新;日本传本《古文孝经》回传中国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张乃和;近代早期中英海外贸易市场体系发育之比较[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3 岳程楠;;隋唐时期旅日华侨探究[J];八桂侨刊;2009年04期
4 李继华;魏淑丽;;《李大钊全集》注释本第一卷有关日本问题探究[J];北京党史;2011年06期
5 陈杰;;宋元时期东北亚海上交流的考古学观察[J];北方文物;2008年01期
6 王惠宇;;上古至隋唐时期辽宁与日本的文化交流[J];北方文物;2010年04期
7 王国强,邹桂香;西学汉籍东传日本述略[J];图书与情报;2004年05期
8 叶妙婷;;日本传统建筑文化探析[J];才智;2011年29期
9 丁青;;再探日本名僧空海与绍兴的历史渊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年04期
10 黄仁生;明刊袁宏道文集二种真伪考——日本访稀见明集札记之一[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岭;;《水浒传》人物设定比较谈——与《南总里见八犬传》相较[A];2005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暨大丰市施耐庵研究会成立20周年庆典专辑[C];2005年
2 王金林;;唐代的文化开放政策及其对日本奈良文化的影响[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三辑)[C];1987年
3 孙泓;;东北亚海上交通道路的形成和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4 衷尔钜;;第十三章 陈元峗的实学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A];实学文化与当代思潮[C];2002年
5 徐翠红;;明末清初郑氏三代与日本贸易[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6 余丰;;从明末清初郑氏的海上经营看中国古代的海权维护[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金明;;明代福建的海外移民与海洋文化[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希义;;唐代宾贡进士考[A];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C];1993年
9 廖敏淑;;1871年以前清朝与“互市国”日本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10 郭万平;;赴日宋僧与忽必烈征日战争[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2 高福美;清代沿海贸易与天津商业的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师敏;圆仁的入唐求法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5 日色雄一;日本考证学派《灵枢》研究之考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庄佩君;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港口城市—区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超;经、史视阈下的清初实学学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武春野;“北京官话”与书面语的近代转变[D];复旦大学;2011年
10 石圆圆;日本梦与中国乡:论周作人对风物的“寄情”书写[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u&;从历史发展看中日围棋文化比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石运瑞;明朝中后期福建海外移民原因探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袁庚申;宋代福建刻书与文学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克娟;日本家族企业近代化转型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官文娟;明代建阳书坊的科考用书[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一敏;9世纪中日文化交流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夏燕梅;唐代航海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江华;论唐代佛教造像的丰腴化[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9 张传寿;1368年-1840年中国民营手工艺市场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年
10 林诗维;西爪哇华人产业分布与发展(1602—1939)[D];暨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建新;;从屈翁山农事诗看明清之际广东农业生产情况[J];岭南文史;1987年01期
2 周建江;;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创作的心理渊源[J];许昌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3 暴鸿昌;明季清初遗民逃禅现象论析[J];江汉论坛;1992年03期
4 钟跃英;;明清之际对“气韵生动”含义的确定与中国绘画笔墨技法标准的规范(续)[J];美苑;1992年02期
5 降大任;;论明清之际的文学环境和三大家散文成就[J];晋阳学刊;1992年04期
6 肖巍;非“体制化”:明清之际科学之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7 王小舒;明清之际文学研究的新创获[J];文学遗产;1998年02期
8 肖永明;论明清之际思想家对封建纲常的批判[J];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06期
9 庞天佑;论明清之际三大学者治学经世致用的特点[J];史学月刊;1999年04期
10 陈延庆;明清之际的人性论及其启蒙意义[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春声;;身份认定与籍贯问题——以明清之际金门及邻近海域“海盗”的研究为中心[A];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C];2009年
2 许苏民;;明清之际中国哲学的突破[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洪正杰;杨燕娥;杨金顺;解灿琼;钟俊林;;影响生丝品位的主要因素研究[A];云南省蚕学会第九届二次理事扩大会暨云南省茧丝绸协会第一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毕诚;;明清之际实学教育思潮对理学教育的改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王元春;;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学者对待实验的态度——以揭暄《璇玑遗述》中的实验为例[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6 王杰;;明清之际的经世实学思潮与社会批判思潮——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群体为例[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杰;;第十五章 明清之际的经世实学思潮[A];实学文化与当代思潮[C];2002年
8 张侃;李雪华;;明清之际福建客家经济发展与经济观念:以李世熊的《钱神志》为中心[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9 苏启敏;;明清之际实学的课程知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10 范同寿;;明清之际的贵州经济发展与历史启示[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大鹏;中日贸易大幅增长[N];经济参考报;2004年
2 徐长文(作者单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005年:中日贸易将继续增长[N];经济日报;2005年
3 商务部研究院亚非研究部副主任 王泺;中日贸易:波动中不改前行方向[N];国际商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裴s,
本文编号:1775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775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