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战后日本侨俘遣返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发布时间:2018-04-25 21:04

  本文选题:战后 + 日本 ; 参考:《兰台世界》2013年04期


【摘要】:正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1947年,在华日本侨民和战俘陆续被遣送回国。在这一过程中,从遣返问题的提出,到制订遣返计划,遣返的实施以至完成,美国因素一直贯穿始终。本文试对美国在战后中国遣返日侨俘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作一初步探讨。一、美国对在华日本侨俘遣返的决策
[Abstract]:After the 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Japanese nationals and prisoners of war in China were repatriated one after another from 1945 to 1947. In this process, from the issue of repatriation to the formulation of repatriation pla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patriation and the completion of repatriation, the American factor has been running through all the tim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role played by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repatriation of Japanese prisoners after the war. First, the US decision on the repatriation of Japanese prisoners in China
【作者单位】: 辽宁社会科学院地方党史研究所;
【分类号】:K15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应俊;;试论1917~1921年外蒙古问题[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吕雪飞;;浅析民初奉天省第一届国会议员选举中出现的问题[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何平;;冯玉祥为什么发动“北京政变”[J];北京档案;2012年02期

4 贾熟村;;辛亥革命时期的袁世凯[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张建军;;民国北京政府陆军检阅制度和陆军检阅使述论[J];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佟德元;;东北政务委员会合法性探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王惠宇;;九一八前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当局的对日方针——以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刘迪香;;东三省巡阅使职能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朱云;;从美援看美国与金圆券改革的关系[J];法制与社会;2008年31期

10 任东来;1941-1949年美国在中国的军事机构及其沿革[J];民国档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韩志远;;客家与晚清民间结社[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2 萧栋梁;;抗战时期湖南经济损失研究[A];中华民族的抗争与复兴——第一、二届海峡两岸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7年

3 杨奎松;;七七事变后蒋介石的和战抉择[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宗华;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干部训练研究:1932-1949[D];南开大学;2010年

2 何建国;领袖著作与意识形态:孙中山著作的出版与传播研究(1919—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伊利贵;民国时期西南“夷苗”的政治承认诉求[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黄西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少数民族参加国家代议机构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刘迪香;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省区军政体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斌;20世纪20年代民间外交观念及其实践活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董昕;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研究(1912年-1937年)[D];复旦大学;2005年

8 李超民;常平仓:美国制度中的中国思想[D];上海财经大学;2000年

9 刘晓泉;北洋政府内国公债发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贾秀堂;南京国民政府“邮政储金汇业局”研究(1930-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树;国民军入甘及社会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高欢欢;巴黎和会期间的国民外交与政治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刘传勇;何思源政治思想探析(1919-1949)[D];郑州大学;2011年

4 孙宗一;于学忠与鲁南敌后抗战[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苏晨;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工薪收入及生活状况考察[D];苏州大学;2011年

6 魏国栋;天津商会与北洋政府对日交涉山东、旅大[D];河北大学;2005年

7 范连生;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惩治腐败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米卫娜;抗战胜利后北平市对日侨的集中、管理与遣返[D];河北大学;2006年

9 祝丹;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子新;蒙藏委员会涉藏事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02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802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c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