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试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对德索赔政策

发布时间:2018-05-01 17:31

  本文选题:苏联 + 对德索赔 ; 参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摘要】:"二战"后苏联向德国索取赔偿,这关乎苏联的国家安全和经济重建,也将决定德国的命运及欧洲国际格局的走势,因而成为苏美英三国关注的重点。雅尔塔会议前夕苏联制定的对德索赔政策,遭到了美英的抵制,以后,经过艰苦谈判达成的协议却在实践环节中落了空,苏联只能在德国苏占区提取赔偿。苏联对德索赔政策的形成、调整、实施与战后大国关系由合作走向冷战的进程相契合,互为因果,深刻地改变了苏联、德国及欧洲国际格局的面貌。
[Abstract]:After World War II, the Soviet Union demanded compensation from Germany,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Soviet Union's national security and economic reconstruction, and will also determine the fate of Germany and the trend of the international structure of Europe, thus becoming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On the eve of the Yalta meeting, the Soviet Union formulated a claim policy against Germany, which was resis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ain. Later, the agreement reached through arduous negotiations fell into the void in practice, and the Soviet Union could only claim compensation in the occupied area of the Soviet Union in Germany. The formation, adjust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s policy on claims against Germany coincided with the process of the post-war great power relations from cooperation to the cold war, and caused each other cause and effect, which profoundly changed the appear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Soviet Union, Germany and Europe.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2YJA77002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1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帆;;浅析尼克松主义出台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动因[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蓉蓉;;苏联十二卷本《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史》问世[J];俄罗斯研究;1983年02期

3 ;本刊一九八七年总目录[J];日本学论坛;1987年04期

4 Г·М·依瓦尼茨基;姜桂石;;1939—1941年苏德经济贸易关系[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5 熊伟民;战时英美欧洲战略比较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04期

6 田燕红;二战结束以来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7 高放;中国与苏联改革的比较[J];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05期

8 王春良;论《波茨坦公告》与波茨坦会议的关系以及苏联为什么未在《公告》发表时签署[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9 毕健康;马歇尔计划援助对象是否包括苏联和东欧国家?[J];历史教学;2002年03期

10 张桂华;试析战后初期中国东北的三国四方关系[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邢如萍;;“李森科”事件的再思考[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洪国起;;“拉美人民将一起创造新的历史”——对墨西哥“团结峰会”发出时代强音的历史解读[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17届年会暨“纪念拉美独立2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存宽;;雅尔塔协定与1945年中苏条约[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5 任训平;;略论美国侵朝战争的图谋及其失败[A];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论文集[C];2003年

6 汪小平;;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1950~1955)[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7 华强;张晓燕;;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与东亚和平[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思源;;中苏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和教训[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9 项佐涛;;历史中的观念与观念中的历史——国外对十月革命的看法及其演变研究[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景文;苏联学界的一个坏传统[N];北京日报;2007年

2 孙叔林;有关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几个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3 张小文;曾经苏联的集体回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4 刘畅;入侵苏联:德国媒体的惊天骗局[N];中华新闻报;2005年

5 ;冷战是如何开始的[N];北京日报;2005年

6 欧阳艾狄;苏联易帜的历史教训[N];四川政协报;2001年

7 刘德斌;历史留给我们的启示[N];吉林日报;2000年

8 庆云;苏联国旗插上德国帝国国会大厦[N];光明日报;2000年

9 朱贵生;苏联对打败德、日法西斯的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10 世历所 李锐;美国的冷战研究资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伟;苏联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波兰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琼;苏联、阿富汗、美国:1979—1989年三国四方在阿富汗地区的一场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郭永胜;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英;1945—1948年苏联在北朝鲜的政策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许加梅;美国对东欧政策研究(1955—1968)[D];复旦大学;2004年

6 郭春生;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各社会政治阶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冯佩成;苏联干部制度的形成、发展与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侯锐;美国战略核导弹历史与冷战进程研究(1945-1968)[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捷;美国在第一次柏林危机中的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子奎;遏制与孤立: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阿富汗和苏联的两国关系(1953—1979年)[D];西北大学;2004年

2 徐妍;经互会改革的原因及结果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鹏程;1947—1957年苏联对以色列政策的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公擎;苏联与朝鲜战争[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5 郭新昌;战争与决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宋萍;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德关系的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桂峰;苏南冲突与南斯拉夫不结盟之路[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8 毕立群;恩怨三十年[D];西北大学;2005年

9 徐亮;乔治·凯南及其遏制思想[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10 刘长影;约翰逊政府对埃及的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304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8304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0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