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近代东亚史,我作如是说——孙江教授访谈

发布时间:2018-06-14 13:27

  本文选题:历史研究 + 新史学 ; 参考:《学术月刊》2013年08期


【摘要】:正首先想请教孙老师的是,作为60年代出生的人,您当时为何选择考历史系?为何将历史研究作为平生志业?进入学界的契机为何?不像很多学者,很早就胸怀大志,我投身于学界完全是阴差阳错的产物。我生在江苏,长在新疆,高中时回到老家参加高考,属于第一代高考移民!不过,和一般高考移民相反,我是"反其道而行",从考试相对容易的地方向比较难的地方
[Abstract]:First of all, I would like to ask Miss Sun, as a person born in the 1960s, why did you choose to take the Department of History at that time? Why is the study of History regarded as a Life History? What is the opportunity to enter the academic world? Unlike many scholars, who had long been ambitious, I devoted myself to the world of learning as a result of all sorts of mistakes. I was born in Jiangsu, grew up in Xinjiang, high school back ho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elong to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mmigrants! However, contrary to the gener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mmigrants, I "went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from the relatively easy part of the exam to the more difficult plac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车前;天灾人祸知多少[J];世界博览;2005年06期

2 车前;肉刑和绞架威慑下的治安[J];世界博览;2005年06期

3 本德;杨宇光;;新史学的最近发展趋势[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7年03期

4 车前;磨坊——第一次“工业革命”[J];世界博览;2005年06期

5 斯科特;王建华;;评希梅尔法布《新史学与传统史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0年04期

6 陆象淦!100732;20世纪的法国史学:从“革命”到“危机”[J];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7 杜涛;;二战后年鉴派社会史研究片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于向东;中国的越南学研究状况及其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刘爽;19世纪俄国社会史研究及其意义[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10 王铁军;;日本东亚近代史学会简介[J];日本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苏省世界史学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2 李强;许永红;;论俄罗斯乐舞戏剧艺术对东亚诸国文化的影响[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朴天申;;八至九世纪东亚交易航线考察[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4 金希教;;韩国的中国观及其保守的历史[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5 刘晓丹;;浅析犹太民族凝聚力的构成要素[A];2004年度全国世界民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戴东阳;;《日本国志·邻交志·泰西篇》与《日本外交始末》[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7 杨东梁;;中日关系五十年——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8 苏戎安;;十月革命:东方大国崛起的序幕[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中国朝鲜史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名单[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10 王铁铮;;关于中东国家现代化问题的思考[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增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人民日报记者 张静宇 新华社记者 张铁钢;为了永不忘却的记忆[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2 陈翩翩邋刘雅玲;以史为镜 读史明智[N];珠海特区报;2008年

3 陈一鸣;从共同的历史到共同的历史书[N];南方周末;2004年

4 特约记者 韩毓海;从“明治维新”到“昭和维新”重看日本[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5 刘城;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差异与趋势[N];光明日报;2007年

6 宋念申;日本锁国[N];东方早报;2008年

7 王晓秋;十九世纪东亚三国对外意识之比较[N];光明日报;2000年

8 刘新成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文明的冲突”与和谐世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柴子文 采访整理 袁伟时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反思日本的现代化过程[N];南方周末;2005年

10 记者 田垣;以史为鉴 开创亚洲人民美好明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阳;埃及近代以来教育发展与埃及现代化[D];西北大学;2002年

2 葛铁鹰;阿拉伯古籍中的“中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金炳镇;14世纪-17世纪中叶朝鲜对明和日本贸易关系史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4 张景全;20世纪日本对外结盟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廖文辉;马新的中英文源流东南亚研究及其比较(1800-1965)[D];厦门大学;2009年

6 姜秀玉;近代东亚中朝日三国的社会变革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7 张勇安;美国大麻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杜小军;日本战后海运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3年

9 万鲁建;近代天津日本侨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冰;文化哲学视野下的文化史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刘芳;日美东亚争夺的十年[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武向平;“吉田书简”与战后初期日本对华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姜立刚;论泰国佛教的世俗化趋向[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范丁梁;事件与记忆之间的德国“历史学家之争”[D];浙江大学;2008年

6 褚艳红;山茂召的中国观察及其印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金文英;小野梓的“三国连带”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祝捷;试论九世纪东亚的海上通交[D];延边大学;2006年

9 孙山亦;英国驻华商务监督研究(1833-1838)[D];暨南大学;2006年

10 何凤玲;林肯政府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17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017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2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