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身份与职能——十到十三世纪英国骑士社会角色的转变
本文选题:英国骑士 + 军役 ; 参考:《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 在十二世纪以前的“英国骑士”,是一个包含着各种经济地位成员,仅以“服役”为特点的一个松散群体,“骑士”这一称呼偏重强调的是这一群体的功用,即从军服役,而非强调社会地位的认同。被称为“骑士”的人之间,没有共同的经济收入方式,没有共同的生活方式,没有共同的思想文化认同,没有共同的社会利益与诉求……因此这个时代的骑士还谈不上成为一个社会阶层或等级。十三世纪时,封建庄园经济的解体,货币、物价的冲击,导致以小块土地地租为生的骑士阶层从经济上陷入困境。而骑士精神、骑士制度的兴起,带动骑士生活方式、礼节仪式的改变,增加了骑士的受封、生活的成本。这两者恰于十二、十三世纪之交在英国相遇,迫使贫穷化的小土地占有骑士不得不放弃日渐高贵的骑士身份。短短几十年内,英国骑士的规模缩水到可能不到十二世纪前半叶的一半,曾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保持很大规模,占有小块土地的受封骑士几乎消失,依靠权贵豢养的家内骑士也被扈从、维兰身份的家臣取代,仅有原来获地丰厚或是与权贵领主关系密切的骑士幸免。这些剩下的骑士,经济状况较好,在地方有一定影响力,往往被认作“更具法律价值骑士”,由于自亨利二世推行普通法以来,参与地方管理机构的运行,这些人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有较高的道德修养。现在又融入了骑士精神,逐渐成为在地方有名望,参与自治管理,有自己文化意识形态的精英阶层。
[Abstract]:Before the twelfth century, the "English knight" was a loose group characterized only by "service", which included members of various economic status. The term "knight" emphasized the function of this group, that is, military service. Rather than emphasizing social identity. There is no common economic income, no common way of life, no common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identity, no common social interests and demands among the people called "knights". So the knights of this age are not yet a social class or class. In the thirteenth century, the collapse of feudal manor economy and the impact of money and prices led to the economic difficulties of the knights who lived on small plots of land. However, chivalry, the rise of chivalry system, the change of life style and ritual, increase the cost of knighthood. The two met in England at the turn of the twelfth and thirteenth centuries, forcing the impoverished land-occupying knight to give up his growing knighthood. In just a few decades, the size of British knights has shrunk to less than half the size of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lfth century. Family knights who depend on the rich and powerful are also subservient, vicariously replaced by the courtiers, and only the knights who have been rich or have close ties with the powerful lords have been spared. The remaining knights, financially sound and influential in the region, were often considered "knights of greater legal value", as a result of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operation of local governing bodies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mmon law by Henry II. These people have certain cultural foundation, have higher moral accomplishment. Now, with chivalry, it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elite class with local fame, autonomous management and its own cultural ideology.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56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本英;英吉利民族与英帝国[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李玉;洋务民用企业“仿西国公司之例”缘起简论[J];安徽史学;2001年01期
3 姜德福;国内学术界对15—18世纪西欧贵族的研究述评(1979—2001)[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4 姜德福;近代早期英国社会的等级性质[J];安徽史学;2004年03期
5 刘湍康;张永清;;《廷臣论》中的贵族理想[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6 傅新球;16~18世纪英国中上阶层的择偶标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郝绪兵;;对“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纺织业兴盛原因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8 占程程;;英国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9 孙柳;;论西欧封建主促进城市兴起的原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10 李娜;;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中产阶级妇女职业状况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朱玉苗;;大学章程法律性质考察[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许文彬;;采邑制度、网络式市场化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红岩;;弘扬西柏坡精神 坚持与发展唯物史观[A];继承·创新·发展——西柏坡精神研究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锟;英国慈善信托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4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罗辉;西欧中世纪教会婚姻法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袁丽丽;十月革命前俄国合作社的思想和实践[D];吉林大学;2011年
9 关晓铭;财产权利的政治逻辑[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论奥斯丁笔下的中老年女性人物[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肖崇俊;英国海事法院的历史探析(1360-1873)[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者丽琼;英国反家庭暴力法律的历史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倩;试论11-13世纪英格兰王权的扩张[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尤正;《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性伦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波;天国的世俗关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露;《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原型批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彭峰;城市后工业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30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030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