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重商主义工资理论转变原因分析
本文选题:英国 + 重商主义 ; 参考:《世界历史》2012年05期
【摘要】: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重商主义工资理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即由过去主张低工资转向了主张高工资。这一工资理论转变的深刻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这一时期英国经济快速发展,而人口增长基本停滞,导致英国劳动力匮乏,劳动工资上升。二是英国产品和工艺革新较快,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结构得到调整,因此比其他国家的产品更具竞争优势,能够支付得起更高的工资。英国重商主义工资理论转变的深层原因是工业革命之前半个多世纪英国历史发展的现实反映,表明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得以突破绝不是偶然的。
[Abstract]:From the end of the 17th century to the middle of the 18th century, the mercantilist wage theory in England changed greatly, that is, from advocating low wages to advocating high wages. There are two main reasons for the change of this wage theory: firs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British economy during this period, and the basic stagnation of population growth, which led to the shortage of labor force and the rise of labor wag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Second, the British 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ion is faster, labor productivity has been improved, product added value has been increased, product structure has been adjusted, so it has more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an other countries' products and can afford higher wages. The deep reason for the change of British mercantilist wage theory is the realistic refl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British history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befor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hich indicates that it is no accident that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as the first to break through in England.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中古史研究所;
【分类号】:K561.4;F0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新宽;;英国重商主义思想的分期问题[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义飞;王晋新;;多元化、多样化、拓展化与开放性——西方学术界“17世纪普遍危机”论争及其启示[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2 刘建伟;马克思恩格斯全球化视域中的资本主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李新宽;;重商主义时代英国企业组织制度的演变[J];北方论丛;2007年06期
4 刘景华,邹自平;十七世纪危机中的经济转型[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王晋新;论近代早期英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与重组[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5期
6 孙义飞;尹璐;;17世纪西欧气候变迁与粮食供应危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李新宽;;重商主义概念辨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李新宽;;英国重商主义就业政策简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李新宽;;近代早期英国的反垄断活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李健全;;神圣化的世俗 世俗化的神圣——兼评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红兵;陈玉海;;“卢德意象”正名的社会意蕴阐释[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夏婕;论英国土地法律制度变迁与经济转型[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杨青松;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王志扬;开放社会、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开放模式选择[D];厦门大学;2004年
4 孙丽军;行业协会的制度逻辑[D];复旦大学;2004年
5 李新宽;英国重商主义经济体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仙娥;工业化演进中的路径依赖与政策选择[D];西北大学;2005年
7 冯兴俊;私益信托的移植与本土化[D];武汉大学;2005年
8 张利萍;教育与劳动力流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陆启宏;近代早期西欧的巫术与巫术迫害[D];复旦大学;2006年
10 严小龙;“两个反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梓;十八世纪伦敦与北京商人阶层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朱昭昭;《经济学人》杂志个案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唐志宾;英国工业革命对市民休闲生活影响的因素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4 赵燕;温州模式与临夏模式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殷峰;论市民社会与法治[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邹翔;中世纪西欧城市普通女性劳动及职业状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7 孙义飞;“17世纪普遍危机”与西方社会转型[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飞轮;市民社会是中国走向法治的基础[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9 赵煦;伦敦城市人口变化及其经济社会影响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郭景润;英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分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安漫画专栏[J];打工妹;2004年08期
2 邵毅,Gale Ward;从标识上解读伦敦历史[J];英语知识;2005年09期
3 王超;;精打细算在英国之日常生活篇[J];留学生;2006年02期
4 ;你知道这些科学真相吗[J];晚报文萃;2007年07期
5 Michael Elliott;马海良;;戴安娜效应[J];英语文摘;2007年11期
6 张韧;;英国人来了[J];江淮文史;2010年05期
7 张宏杰;;乾隆盛世是一个“饥饿的盛世”[J];领导文萃;2011年02期
8 峻青;;烟墩——故乡短简之四[J];上海文学;1962年12期
9 周钢;美国内战时期的美英关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10 李延凌;;十七世纪越南与英国关系研究——早期越英交通史研究之一[J];东南亚纵横;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易红郡;;十九世纪影响英国中等教育政策的三大报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 王健;韩开成;;职业球员工资理论及职业球员高工资成因探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杨元华;;帕米尔高原上的反帝斗争[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4 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5 周建平;;Enjoy everday(快乐每一天)——与英国教育零距离——2006年秋赴英国培训札记[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6 熊月之;;牛津学术访问杂记[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7 汪敬虞;;三峡第一艘轮船沉没的历史启示[A];近代中国(第九辑)[C];1999年
8 张继良;;从市场演进看劳动价值理论的创新[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9 龚维忠;;论作为社会文化行为的编辑之责任[A];出版科学探索论文集第5辑[C];2001年
10 何永江;;论大国的兴衰与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东梅邋连小芳;“心猿意马”吴作斌[N];宁夏日报;2007年
2 ;近半数英国人爱和车“谈心”[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孙晓辉;2008年英人均GDP百年来将首度超美[N];证券时报;2008年
4 夏晓红;英国人de特色假期[N];中国旅游报;2000年
5 若慧;英国:学生毕业后首选SOHO?[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6 记者 郭林;一半英国人重复使用礼品包装纸[N];光明日报;2010年
7 王萍;英国人用水果洗澡[N];大众卫生报;2003年
8 记者 陶冶;英国:房市降温还要多久[N];金融时报;2006年
9 王建华;英国独居人渐多,,众商家看见独到商机[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本报驻伦敦记者 张晓;喜欢阅读的英国人[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现强;当代英国公共服务改革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赵明玉;现代化进程中的英国公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济时;英国民主制度建立的方式与条件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鞠维伟;英国二战期间及战后初期处置德国的政策研究(1943-1949)[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秀清;帝国意识与吉卜林的文学写作[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6 芦雪峰;英国1998年《人权法案》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廖初民;法律的宗教化与法律的世俗化—印度法律的世俗化变革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8 刘章才;十八世纪中英茶叶贸易及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杜平;近代英国海上贸易保护政策的演变(17世纪中叶-20世纪初)[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盛文沁;自由与公共道德[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凌;英国加入欧洲货币联盟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刘志丽;走进英国人生活的中国家庭[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加洞;英国对印度土邦的政策[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苏世强;英国废奴运动[D];河南大学;2009年
5 唐秋香;近代早期英国乡村邻里关系浅析[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6 田传宇;1902-1927年英国对沙特阿拉伯外交政策的演变[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瑾;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对美国的宣传的历史考察[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祁凯丽;1898—1901年英德同盟谈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陆瑾;17世纪英国的史书阅读[D];武汉大学;2007年
10 王艳;近代早期英国医生职业的变迁[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59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059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