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早期上帝观念的历史演变
本文选题:犹太教 + 上帝 ; 参考:《复旦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摘要】:上帝观念的讨论在国内外在神学和哲学领域举目滔滔,著作汗牛充栋,一言难尽。可以说神或者上帝的观念就是神学最核心的内容,而理解上帝观念对于不同的人也就有不同的含义。我们可以理性地理解上帝,追寻上帝背后隐藏的历史和伦理;也可以超验地信仰上帝,为自己和自己的民族树立生活的规范。本文的目的并非是在玄妙的神学或者哲学语境中探讨上帝的奥妙,亦非超验的体验上帝。只是意图遵照历史的轨迹,尽量还原上帝形成的历史痕迹。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比较可信的基础。因为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的学术讨论,不少都是基于基督教对于上帝的理解,对于早期犹太人的上帝观念,或有意或无意地被置于基督教的信仰体系或研讨语境加以讨论,许多问题的争论就显得似是而非,南辕北辙了。任何认真的研究都要基于比较可靠的事实,在对于事实的梳理中,原初的问题有时也就逐渐露出远不同于我们今天理解的面貌。作为基督教母体的犹太教,上帝观念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发展轨迹。亚伯拉罕原初的留存着巴比伦和伽南地多神崇拜痕迹的一神崇拜,随着喜克索斯人在埃及的胜利进入了埃及。作为统治者群体的希伯来人,汲取了埃及阿顿一神教的教义,逐步脱离了部落神崇拜,初步形成了独神崇拜。此时的犹太教尚未成形,只能说是一种原始崇拜。伴随着喜克索斯人的的失败,摩西带领希伯来人出埃及,糅合着伽南地和米甸部落神及埃及阿顿神的摩西原始犹太独神教才破茧而出,初具规模。而这种抽象的无形神的崇拜毕竟不是渴望满足的族群的最佳选择,其后的王国时期,犹太教的雅畏经受了伽南地巴力神的严峻考验,直至犹大国灭亡,两个神的较量才告一段落。只有在大流散时期,无尽的民族痛苦才最终塑造了犹太独神教的原型,处于希腊化时代的斐洛,最终完成了犹太教的早期定型,也为新的更为包容的犹太教——基督教打下了根基。纵观上帝观念的流变,我们不能不感叹,每个时期的神都是不尽相同的,都有其自身的历史烙印和神格,难以一言以概之。 我们可以认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但是历史就是历史,发生过的无法改变,死去的无法复活,并不会因为今日万千的阐释和过渡诠释而改变。对于历史的认知是非常令人困惑的,尤其在规范异常庞杂的今天,,只是希望这篇论文能够成为一篇合格的历史论文而已。
[Abstract]:The discussion of the concept of God in the field of theology and philosophy at home and abroad, books, hard to say.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concept of God or God is the core of theology, and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God has different meanings for different people. We can understand God rationally and follow the hidden history and ethics behind God. We can also believe in God transcendently and set the standard of life for ourselves and our n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not to explore the mystery of God in a mysterious theological or philosophical context, nor to experience God transcendently. Only intent to follow the track of history,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store the historical traces of God. It lays a more reliabl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Because much of the academic discussion of religion, especially Christianity, is based on the Christian understanding of God, on the idea of God of the early Jews, or on being deliberately or unintentionally placed in the Christian belief system or in the context of the study. The arguments on many issues seem specious and diametrically opposed. Any serious research should be based on more reliable facts, in the combing of facts, the original problems sometimes gradually show a different face than we understand today. Judaism as a Christian mother,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God has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rack. Abraham's first monotheistic worship of Babylonians and Gamanites entered Egypt with the victory of the Heksos in Egypt. The Hebrews, as a group of rulers, drew on the doctrine of Abdon monotheism in Egypt and gradually separated themselves from the worship of tribal gods and formed the worship of monotheism. Judaism at this time is not yet formed, can only be said to be a primitive worship. With the defeat of the Heksos, Moses led the Hebrews out of Egypt, mixing the Ganesha with the Midian gods and the Moses primitive monotheistic religion of Aton. And the worship of this abstract invisible god is not, after all, the best choice for a satisfied people. In the later period of the kingdom, Yavin of Judaism withstood the severe test of the god of Baal in Kanadi until the end of the kingdom of Judah. The battle between the two gods came to an end. It was only during the great diaspora that the endless national pain finally shaped the archetype of the Jewish monotheism, Philo in the Hellenistic era, and finally completed the early shaping of Judaism. It also laid the foundations for a new, more inclusive Judaism-Christianity. Throughout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God, we can not help but sigh that the gods of each period are different, have their own historical brand and deity, it is difficult to generalize. We can think that "all history is contemporary history", but history is history, what has happened cannot be changed, the dead cannot be resurrected, will not change because of today's numerous interpretations and transitional interpretations. The cognition of history is very puzzling, especially in the unusual and complicated norms today, just hope this paper can become a qualified history paper.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觉敏;尹佳;;从托尔斯泰的上帝观看其对老子“道”论的接受与误读[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龙红莲;;论希腊神话命运观与基督教上帝观的内在联系[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赵林;;试析笛卡儿关于上帝存在的几种证明[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张晓蔓;;浅谈犹太父权思想在《店员》中的映射[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4期
5 张勇;;犹太教与犹太人沉重历史的关系溯源[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于祺明;;从爱因斯坦私下的直白到霍金的公开否定——解读霍金的“上帝观”[J];科学与无神论;2011年04期
7 胡浩;;犹太人:追求公义的民族[J];博览群书;2011年08期
8 范芊婀;;中国、日本、希伯莱创世神话比较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9 张平;;情理二分[J];中国企业家;2011年17期
10 陈文安;;论迈蒙尼德在《迷途指津》中的否定性谓词理论[J];学习月刊;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平;;与神共在——海舍尔犹太教圣经观述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俞吾金;;究竟如何理解尼采的话“上帝死了”?[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雷红霞;;西方近代哲学中的上帝观[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军;;开放的城市 包容的宗教——哈尔滨宗教散论[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5 高浦棠;;命运·天意·上帝——《雷雨》的神秘主义思想本体破译[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杨军;;早期基督教的形成——以保罗对犹太教律法的论说为中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7 苏巧燕;;美国犹太小说《光之书》中的二项对立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陆丽青;;西方少数民族的宗教[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9 徐伯勇;;开封犹太人的几个问题[A];中国古都研究(第七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89年
10 刘平;;圣化时间:超越现代性的时间建筑学——海舍尔安息日思想述评[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培新;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秋实;无形无象、似有而无的神[N];大众科技报;2008年
3 傅有德;传统与现代之间:犹太文化的经验与启示[N];解放日报;2007年
4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张践;强组织型宗教与欧洲的政教冲突[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黄伟忠 蔡军;Kosher概念食品值得研究和关注[N];中国国门时报;2009年
6 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兰克;能把菜园搬到空中吗[N];科技日报;2000年
7 曹俊杰;被缚的耶路撒冷[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8 齐晓东;跨宗教的对话[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魏德东;宗教的生态关注[N];中国民族报;2009年
10 本报黎巴嫩特派记者 杨俊;黎巴嫩新内阁考验依旧[N];人民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文平;犹太人早期上帝观念的历史演变[D];复旦大学;2006年
2 傅晓微;艾·巴·辛格创作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坛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5年
3 刘金忠;犹太教复国主义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4 潘卫;美国犹太人(1920-1950年)[D];复旦大学;2008年
5 魏啸飞;美国犹太小说中的犹太精神[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许宏;巴布宗教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张宏薇;托妮·莫里森宗教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磊;信仰与理性的汇融——斐洛思想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唐立新;现代美国犹太政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0 徐晓冬;论斐洛的伦理神学及其核心概念自然律解析[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国昌;论西方哲学中的上帝观[D];延安大学;2011年
2 白丹;论圣经犹太教之爱的观念[D];山东大学;2010年
3 王永;圣经犹太教的公正观[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柏红;论犹太教经济伦理对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价值[D];河北大学;2011年
5 张晓宁;犹太女性主义的性别与上帝观(Gender and God)[D];山东大学;2006年
6 张雪丽;马丁·布伯的犹太教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7 陕劲松;犹太教传统伦理思想浅析[D];山西大学;2003年
8 欧振华;论犹太选民观[D];山东大学;2009年
9 严学玉;犹太小人物寻求家园及其痛苦的历程[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10 钱奕榕;多元文化对主流宗教的挑战[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80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080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