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汉唐时期朝鲜半岛政权与中原王朝的朝贡册封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15 18:37
【摘要】: 汉唐时期是朝鲜半岛政权与中原王朝的朝贡册封关系由产生到成熟的时期。两汉魏晋时代中原王朝将朝贡册封关系作为处理对外关系的主要手段。但朝鲜半岛政权与中原王朝的朝贡册封关系在这一时期出现,但还没有形成制度化。而到了南北朝时代,朝鲜半岛与中原王朝的朝贡册封关系得以制度化。原因在于朝鲜半岛政权出于自身与他国的政治竞争需要有中原王朝的支持,而中原各王朝也出于竞争需要而希望朝鲜半岛政权承认其为宗主国。所以基于以上原因,朝鲜半岛政权与中原各王朝建立了基于朝贡册封关系基础上的和平交往的关系。这对于朝鲜半岛政权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朝鲜半岛对中原文化的交流与学习,促使新罗最后统一朝鲜半岛。中原王朝与朝鲜半岛政权都达到互利。
[Abstract]:The Han-Tang Dynasty was the period from the emergence to maturity of the canonized relations between the regime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the Central Plains Dynasty. During the Han Dynasty, Wei and Jin dynasties, the Central Plains Dynasty took tribute canonization as the main means of dealing with foreign relations.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orean Peninsula regime and the Central Plains Dynasty appeared in this period, but has not yet been institutionalized. By the time of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he canonized relations between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the Central Plains Dynasty were institutionalized. The reason is that the Korean Peninsula regime needs the support of the Central Plains Dynasty for its own political competi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 and the Central Plains dynasties also want the Korean Peninsula regime to recognize it as the sovereign state. Therefore, for the above reasons, the Korean Peninsula regime and the dynasties of the Central Plains established a peaceful relationship based on the canonization of tributary. Th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me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facilitating the exchange and study of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promoting Silla's eventual reunification of the Korean Peninsula. The Central Plains Dynasty and the Korean Peninsula regime both achieved mutual benefi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3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媛媛;;试析儒家思想在朝鲜半岛的传播[J];华章;2011年17期

2 崔晓莉;;突厥与中原王朝联姻政策探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张芳;刘洪峰;;夫余对外关系史略[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3期

4 陶然;;论宗藩体系下元丽文学交流的新格局[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李定广;;新罗入唐诗人的特征及其成[J];学术界;2011年06期

6 陈爽;常兆福;;朝鲜半岛石构墓葬研究的相关问题[J];东北史地;2011年05期

7 赵维国;;论《三国志通俗演义》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与接受[J];学术界;2011年06期

8 陈强;;中原王朝被征服的计量历史分析[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1年02期

9 李德山;;再论好太王碑之“倭”[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5期

10 梁志;;1968年“普韦布洛”号危机初期的美苏交涉[J];俄罗斯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光洙;;训民正音创制前汉字对朝鲜半岛的影响[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2 权赫秀;;最近三十年国内学界有关朝鲜半岛近现代史研究综述[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3 丁兆胜;;中美日三国围绕朝鲜半岛初次博弈述论[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4 杨玲玲;;改革开放与促进朝鲜半岛和平[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林士民;;北洋航路拓展与朝鲜半岛制瓷文化的交流[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C];1992年

6 李清河;So Gu Kin;张元生;;朝鲜半岛中部和南部地壳三维速度结构成像[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曲金良;;东北亚环黄海“华夷秩序”的历史渊源——以中韩关系历史渊源为中心[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吴戈;翟文杰;;朝鲜半岛的历史地震[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9 崔志鹰;;美朝关系接近对东北亚局势的影响[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10 冷东;;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朝鲜半岛的传播[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池;朝鲜半岛60年梦难圆[N];中国民族报;2005年

2 记者 李诗佳 贾楠;希望有关各方多做有利于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的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3 詹小洪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朝鲜半岛较量无声[N];中国经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张红;朝鲜半岛能否阳光普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章名岂 黄剑炜;美韩军演,凸显朝鲜半岛微妙局势[N];中国国防报;2009年

6 早报特约记者 于旭明;美国智库:数月后金正日访华效果就会显现[N];东方早报;2010年

7 记者 廖雷 王宇丹;中方呼吁各方避免朝鲜半岛事态升级[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记者 白洁 王湘江;安理会呼吁各方克制[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记者 陈晓晨;美国密集展开朝鲜半岛外交攻势[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10 记者 高浩荣 赵展;朝媒:美韩军演破坏朝鲜半岛和平稳定[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盛海燕;冷战后俄罗斯朝鲜半岛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杨绪盟;朝鲜半岛危机与中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高鹏;朝鲜半岛分裂的进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Anastasiya Bayok(娜丝佳);冲突转变与东北亚地区安全[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华;朝鲜半岛安全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蔡建;大韩帝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1897—1910[D];复旦大学;2004年

7 任念文;西北与中原[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赵红梅;玄菟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马德义;从肯尼迪到卡特时期美国对韩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金炳成;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古生代沉积特征及构造演化[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东永;汉唐时期朝鲜半岛政权与中原王朝的朝贡册封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李光振;二战后朝鲜半岛的分裂及其原因[D];延边大学;2001年

3 李华;朝鲜半岛地缘战略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4 虞满华;冷战后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发展变化及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5 艾玲;冷战后朝鲜半岛和平进程中的大国因素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6 夏路;朝鲜半岛统一模式略议[D];武汉大学;2004年

7 张韶;朝鲜半岛分裂的历史分析——以其民族内部因素为中心[D];延边大学;2004年

8 刘福江;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及发展趋势[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黄润浩;“6.15”宣言发表后的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及其未来[D];延边大学;2003年

10 李文哲;冷战后朝鲜半岛周边大国的政策调整与朝鲜半岛和平统一[D];延边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185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185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7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