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论陆奥宗光的外交策略

发布时间:2018-08-26 15:11
【摘要】:陆奥宗光作为日本外交史上的重要人物,在他任外务大臣期间,解决了困扰日本的两大外交问题:一是修改不平等条约;二是发动对清战争,即甲午中日战争。本文从陆奥宗光在外交过程中所施行的外交策略入手,研究他在外交过程中是施展何种手段来达到其外交目的的。 从修改不平等条约和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来看,陆奥外交具有强烈的目的性,为了提升日本的国际地位,势必要着手修改不平等条约,而发动对华战争则是陆奥外交的最终目的。陆奥始终坚持缔结全面对等条约,然而,当朝鲜局势风云变幻时,陆奥迫切希望此时能得到欧美列强的支持,或是保持中立,否则以后极易招致欧美列强的联合干涉。所以,陆奥毅然决定放弃一部分权益签订日英条约,来争取英国对其发动侵略战争的支持。 甲午中日战争之前,由于利益关系,陆奥在和欧美列强国家进行外交交涉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国家其方式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对在根本利益上与日本有冲突的俄国,陆奥考虑到日本国力相对弱小,因此,为达到开战目的,需稳住俄国。对英国,陆奥抓住其想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南下的想法,利用英俄之间的矛盾,疏离中英关系,将英国拉拢至自己一方。 陆奥就是这样“远交近攻”,对欧美国家特别是英俄国家,实行拉拢、欺骗,并离间中英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其开战的目的。对近邻中国和朝鲜,则是赤裸裸的侵略。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figure in the history of Japanese foreign affairs, Mr Lu solved the two major diplomatic problems that beset Japan during his term as Foreign Minister: one was to amend unequal treaties, and the other was to launch a war against the Qing Dynasty, that is, the Sino-Japanese War between Japan and Japan.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diplomatic strategies carried out by Lu Ao-tsung-kuang in the diplomatic process, and studies what means he uses in the diplomatic process to achieve his diplomatic purpose. Judging from the process of revising the unequal treaties and launching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Sino-Japanese War in 1895, the land and Austria diplomacy has a strong purpose. In order to enhance Japan's international status, it is bound to start revising the unequal treaties. And launching war against China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land-Austria diplomacy. Luoao always insisted on concluding a comprehensive treaty of reciprocity. However, when the situation in North Korea changed, he was eager to get the support of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powers or to remain neutral, otherwise, he would easily attract the joint intervention of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powers in the future. So he decided to give up some of his rights and sign the treaty to win British support for his war of aggression. Before the Sino-Japanese War, due to the interest relationship, in the process of diplomatic negotiation with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powers,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their ways. For Russia, which conflicts with Japan in its fundamental interests, Russia needs to be stabilize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war, considering that Japan's national strength is relatively weak. With regard to Britain, he seized on the idea that Japan was trying to restrain Russia from going south, took advantage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Britain and Russia, alienated Sino-British relations, and drew Britain to its own side. In this way, Luoao's "close attack" o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especially the United Kingdom and Russia, was to win over, deceive, and separate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Britain,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war. China and North Korea, close neighbors, are naked aggression.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31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冒荣;;两种自强与“天朝大国”的文化惰性——甲午中日战争的教训和启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2 郭上升;;浅析二战德军暂缓攻击敦刻尔克的原因[J];考试周刊;2011年39期

3 马宝林;;承上启下的37年——论1725~1762年俄国的对外政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赵莉;;报刊对近代时事剧创作的影响[J];大舞台;2011年06期

5 邓运山;;从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抗日战争,看近代中华民族的大觉醒[J];学术论坛;2011年05期

6 罗红希;;浅论郑观应维护国家主权的外交思想[J];黑河学刊;2011年07期

7 和慧娟;;评价体系视角下的政治委婉语分析[J];海外英语;2011年07期

8 孙琳琳;;昙花一现——评俾斯麦的外交政策[J];青年文学家;2011年14期

9 陈文洪;;维希政府对德外交政策述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10 闭雄壮;;试论洋务派主张“和戎”外交原因[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剑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与抗日战争的胜利[A];抗日战争史及史料研究(一)——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2 孙佳;;论严复的战和思想[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3 何池;;台胞在闽南的抗日活动[A];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60周年专刊[C];2005年

4 刘学照;;论李鸿章同伊藤博文的三次会晤[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5 易惠莉;;中日甲午战争一段伪造史实的复原[A];近代中国(第九辑)[C];1999年

6 史晖;;岑毓英部将李珍国与英国探险家柯乐洪的一次会见[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7 安葵;;周信芳的政治热情与艺术创造[A];德艺馨芳——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8 赵书刚;;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台湾同胞的祖国情结[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阳;;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和平崛起[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10 刘学照;;日本的“脱亚入欧”和中国的“三甲纪念”[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晓萌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机构、学术领域与研究特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卫东;不变的内核[N];人民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超;冷眼热肠大将风[N];广西政协报;2010年

4 兴化市陈堡镇初级中学 马永成;如何激发初中生历史学习的兴趣?[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5 本报记者 蔡虹 陈永杰;《中国不高兴》:金钱落袋[N];北京科技报;2009年

6 贾森·米克斯 日本《外交家》杂志执行总编 本报特约编译 贾叶;别老把中国当敌人[N];世界报;2011年

7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导 罗培新;从海地救援看美外交“巧实力”战略[N];法制日报;2010年

8 早报记者 钱平广;中国外交要更加灵活趋利避害[N];东方早报;2005年

9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张晓明;冷静看待希拉里亚洲行[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10 Larry Jagan;靠扰中俄抗西方 缅甸有可能退出东盟[N];世界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敏;“非市场经济地位”与中国的外交策略[D];暨南大学;2008年

2 陆玉芹;庚子事变中被杀五大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园园;论陆奥宗光的外交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国栋;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日本在朝鲜半岛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岸昭;论甲午战争中清日陆军鏖战平壤[D];延边大学;2008年

4 余英;试论康有为的外交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赵玲燕;北京政府时期颜惠庆的外交思想及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玲;中国环境外交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墨琦;论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民间右翼势力崛起及影响[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

8 蔡明吉;试论甲午战争前夕围绕朝鲜的中日外交交涉[D];延边大学;2007年

9 周宇;新析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D];外交学院;2009年

10 翟文栋;清末民初文学作品中的甲午战争[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05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205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e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