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时期的美国印度支那政策考述

发布时间:2018-10-10 14:46
【摘要】: 越南战争是冷战大背景下的一场热战。这场战争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深在美国历史上实属罕见。对于美国卷入战争的动因以及相关政策,国内外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取得了大量的学术成果。 本文遵循唯物史观,运用历史学、国际关系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考察杜鲁门与艾森豪威尔总统时期的印度支那政策,分析各个时期出台政策的背景和现实执行情况。论证这种政策是美国在冷战思维下形成的,也是美国与共产主义的斗争的现实取向。 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绪论部分、正文部分、结论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国内外美国印度支那政策的研究现状,叙述自己选题的理由。 正文分成四部分:历史回顾——战时印度支那政策构想(1940—1945);杜鲁门政府早期“沉默”政策(1945.5—1949);杜鲁门政府后期“有限介入”政策(1950—1953);艾森豪威尔政府“新面貌”政策(1953—1960)。 结论部分通过对杜鲁门政府与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美国印度支那政策的分析,总结出美国的政策制定是受冷战思维的影响,在与共产主义的斗争中强调非此即彼;在进行军事干预时注重联盟,以求增强自己在斗争中的正义性,得到国内人民的支持;在第三世界国家为代理人提供援助;力求在于共产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双方都能遵守的规则。
[Abstract]:The Vietnam War was a hot war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ld War. The length of the war and the depth of its impact are rare in American history. As for the causes and policies of American involvement in war,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made a great deal of academic achievements. Following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apply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combining histor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s the Indochina policy of President Truman and Eisenhower, and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and actu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in each period. It is also the realistic orientation of the struggl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ommunism to prove that this policy was formed under the Cold War mental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text and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Indochina policy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reasons for choosing this topic. 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historical Review-Conception of Indochina Policy during wartime (1940-1945); early "Silence" Policy of Truman Government (1945.5-1949); late Truman Government "Limited intervention" Policy (1950-1953); Eisenhower Administration "New" Face "Policy (1953-1960).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olicy of Indochina in the period of Truman and Eisenhower's administration, the conclusion concludes that the policy mak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influenced by the Cold War thought, and emphasizes either one or the other in the struggle against communism. To focus on alliances in military intervention in order to enhance their justice in the struggle, to gain the support of the domestic people, to provide assistance to agents in the third world countries; Strive to form rules that can be observed by both sides in the struggle for communism.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71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改变行车路线[J];基础教育;2006年08期

2 谢玉清;;生活就像山谷回声[J];人事天地;2010年23期

3 杨威;;因为善念[J];少年文摘;2011年08期

4 凝冰;;成功的秘诀是准备失败[J];发明与创新(中学时代);2011年04期

5 梁平;;厦门曾险遭美国核武器打击[J];晚报文萃;2011年15期

6 昊文;;日本核爆背后的秘密[J];科学大观园;2011年16期

7 一名;;“英雄”为啥难过“美人关”[J];记者观察(下半月);2011年07期

8 流沙;;准备失败[J];思维与智慧;2011年05期

9 何帆;;伞兵刺刀下执行的判决[J];看历史;2011年07期

10 罗韵;;兔子为什么要跑?——《兔子,跑吧》的文化浅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小平;;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1950~1955)[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2 宋葆云;;护理呼唤执行力[A];河南省护理学会现代消毒供应中心(室)建设与管理高级研修班暨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7年

3 李久林;;毛泽东与抗美援朝[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邵建华;;浅谈筵席改革[A];上海食文化论文集萃(1996年—2006年)[C];2006年

5 陶文钊;;试论新中国“一边倒”方针的历史必然性[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6 孙道同;郭秋琴;;论中共中央对志愿军入朝参战的战略决策[A];英明的决策,伟大的胜利——纪念抗美援朝胜利5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论文集[C];2001年

7 徐康明;;意、德、日三国投降情况比较——四论日本的有条件投降及其影响[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8 李瑗;;毛泽东与三次“台海危机”[A];毛泽东邓小平与现代中国——中国现代史学会与中共永定县委、永定县人民政府联合召开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术讨论会重要讲话与论文选集[C];1993年

9 李久林;;抗美援朝光耀千秋[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10 丁明;;外蒙古独立问题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晴川;军工复合体,引导美国前进?[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2 徐通福;为政之要 在于得人[N];福建科技报;2008年

3 李自欢;当好小学班主任“三字诀”[N];黔西南日报;2008年

4 特约评论员 陈永杰;奥巴马新政:投资还是透支?[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5 早报记者 沈雁飞;新通用带领美国实现能源独立[N];东方早报;2009年

6 ;全球最大酒店拟在华快速扩张[N];经济参考报;2006年

7 华盛顿多个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的独立咨询顾问 龚小夏;“离总统只有一个心跳的距离”[N];中国经营报;2008年

8 东航国际金融 陈东海;美国通过医保议案不是好兆头[N];证券时报;2010年

9 采访者 前《纽约时报》网络版总编、CFR编委 Bernard Gwertzman;“军工复合体”成美国政策支配者[N];华夏时报;2011年

10 白建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独占鳌头 学界瞩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娟;合作与纷争:艾森豪威尔时期美英核关系考察[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建平;在“公平施政”的旗帜下——杜鲁门政府内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谢华;冷战时期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外交研究(1947-1969)[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詹欣;杜鲁门政府国家安全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纪胜利;美国对芬兰政策研究(1945-1960)[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郭培清;艾森豪威尔政府国家安全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郑飞;北约核分享制度:变迁与管理(1954-1966)[D];复旦大学;2007年

8 樊百玉;走向戴维营之路[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东明;从罗斯福到艾森豪威尔1940—1954年美国的越南政策[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10 姚昱;挑战与反击:中苏经济攻势与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外经济援助政策的转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向峰;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时期的美国印度支那政策考述[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兴勇;苏伊士运河危机时期艾森豪威尔外交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誉晔;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在欧洲的文化冷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红星;艾森豪威尔的核战略与核政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葛兆富;美国“大规模报复战略”兴衰成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冯志伟;艾森豪威尔、杜勒斯与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1953—1959)[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范婷婷;美国U-2飞机高空侦察及其对美苏关系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8 吴卓娅;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印度支那政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国臻;试论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两届政府对中苏政策的转变[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滕琳;1954年艾森豪威尔政府两次印支“联合行动”计划的破产[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62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262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1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