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英国两次在华招工比较研究(1860-1920)

发布时间:2018-11-03 07:54
【摘要】:从《北京条约》签订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政府有两次大规模的在华招工活动。第一次是,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以武力为后盾招募华工出国。第二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中国北洋政府主动向英国提出“以工代兵”的招工计划,英国接受该计划并招募大量的华工用于战争。本文试从英国两次在华招工的背景、招工过程、英国对华工的使用、华工的去向进行比较研究。在招募背景上,英国在自由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不同阶段下招工政策的变化,由前一次的主动招募转向后一次因战争的需要而被迫接受招工计划。在招工过程中,第一次招工既包括正式的合法契约工,也包括非法的私人拐卖,英国对华工待遇没有合法的规定,各殖民地政府行使自主管理。清政府在国际上尽力维护华工的利益。第二次招工,英国采用了合法的契约工制,制定了明确的工资待遇标准,北洋政府成立专门的机构维护华工权益。在华工的使用方面,前一次英国主要将华工用于殖民地的开发建设,而后一次英国将华工派往欧洲战场用于军事劳务。最后在华工的去向方面,第一次招工中英国对华工的去向没有做出官方的安排,许多华工留在英属殖民地;而英国在战争中招募的华工大多被遣送回国并给予安置费。19世纪后期,华工补充了英国殖民地劳力的不足,促进了其殖民地的开发与建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华工为英国对德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必要的战地劳务支援。留英华工通过努力成为英国华人的一部分,为英国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归国华工将新的西方文明带回中国,使中国人能更好地了解西方。与此同时,英国前后两次招工中华工政策的改变折射出英中两国外交关系的变化。
[Abstract]:From the signing of the Beijing Treaty to World War I, the British government had two large-scale job recruitment activities in China. First, after the signing of the Beijing Treaty in 1860, Britain recruited Chinese workers abroad on the back of force. Second, in the late period of World War I, the Chinese Beiyang government put forward to Britain the employment plan of "substituting workers for soldiers", and Britain accepted the plan and recruited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workers for the war.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background, process, use and destination of Chinese workers in Britain. In the context of recruitment, the change of the employment policy of Britain in different stages of liberal capitalism and imperialism changed from the previous active recruitment to the latter because of the need of the war and forced to accept the employment plan. In the recruitment process, the first recruitment included both formal legal contract workers and illegal private abductions. There were no legal regulations on the treatment of Chinese workers in Britain, and the colonial governments exercised their own administration. The Qing government did its best to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Chinese workers internationally. For the second time, Britain adopted the legal contract system, established a clear wage standard, and the Beiyang government set up a special organization to safeguard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hinese workers. In the use of Chinese workers, the former British mainly used Chinese worker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olony, the latter time the British sent Chinese workers to the European battlefield for military services. Finally, in terms of the whereabouts of Chinese workers, the British did not make official arrangements for the whereabouts of Chinese workers during the first recruitment, and many Chinese workers remained in the British colonies.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the Chinese workers supplemented the shortage of British colonial labor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olonies. During World War I, Chinese workers provided necessary field labor support for Britain's victory over Germany. By working hard to become a part of British Chinese, Chinese workers in Britain inject new blood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British multicultural society. Returning Chinese workers brought the new Western civilization back to China, enabling the Chines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West. At the same time, the two changes in the British policy of recruiting Chinese workers reflect the changes in the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56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清香;;试论中西伦理比较研究中的两难问题——从中国近代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思想的互视模式看[J];道德与文明;2006年02期

2 杨剑霄;;哲学比较研究方法探析——以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为中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3 朱琴;;中外社区音乐发展的比较研究[J];音乐大观;2012年07期

4 格雷M.费曼;曹楠;;早期文明比较研究[J];考古;2001年10期

5 潘嗣勤,苟书洋;徒手与武装通过400m障碍技术素质构成的比较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王成云;课程实施策略的比较研究[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曹诗图,孙世强;三峡学与北京学之比较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8 钟玲;从英汉俚俗语比较研究管窥人类思维之共性[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9 李建平;;四川、广西、云南三省区文化产业比较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01期

10 罗德尼·斯达克;刘杨;;比较研究的复杂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瑾彦;;中外大众体育发展的比较研究[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范建荣;;政策移民与自发移民之比较研究[A];2013中国生态移民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周学政;;现代化比较的再思考[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赵小云;郭成;;不同民族中学生学业自我发展的比较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邢占军;;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初步比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郭嵘;卢军;吴松涛;;我国生活质量指标的比较研究[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7 赵小风;黄贤金;付重林;吴小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姜秀山;;科技进步速度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的比较研究[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9 郁鹏;;中国四大区域城市发展比较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廖远涛;;我国特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比较研究[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2生态城市规划与实践的创新发展[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巍;德育形态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成广雷;国内外种子科学与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3 韦伟;中美西部开发中政府作用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4 王文华;加拿大与中国经济诈欺犯罪比较[D];北京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菲;中日媒体关于钓鱼岛争端报道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李梅;中澳高中数学教科书三角学内容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颢轩;川上弘美与残雪作品中荒诞意识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吴建星;冀东秧歌与中国北方其它秧歌的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5 林巧琳;韩国巫俗和中国北方萨满教的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菲卉;城乡高中英语课堂提问和反馈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邓阳阳;国共两党民俗变革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范建辉;中英数学教材有理数运算的比较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9 曹璐;三种版本教科书中有关“高分子化合物”知识内容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10 莉丽娅(Kamalieva Liliia);中俄青年幸福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071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3071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8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