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古代亚洲的驯马、乘马与游战族群

发布时间:2019-02-13 02:13
【摘要】:驯马史滥觞于新石器晚期的亚洲草原,当时的草原住民为了取得肉乳,遂由猎马逐步发展为畜养马匹。至青铜时代,随着草原人口的不断扩展而形成新的族群,他们出于战争和迁徙的需要,开始将马匹当作交通和战争的工具,马的使用从而有了新的方向。公元前2000—前1600年间,只有少数特殊的"游战族群"(nomads)才掌握驭使马匹的技术。青铜时代的马政与贩马贸易,一方面促使马车向外传播,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民族流动。从人类掌握驾马技术起,原本各地相对独立的历史才逐渐转变为互相沟通的世界史。殷商文明处于亚洲驾马历史的早期阶段,此时掌握马车的族群即是殷商王族。从亚洲历史的角度观察殷商文明,或许可以更进一步理解其文明成分的来源。
[Abstract]:The history of domesticating horses originated in the late Neolithic Asian steppes, when the grass aborigines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horse hunting to raising horses in order to obtain meat milk. To the Bronze Age,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grassland popul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new ethnic groups, they began to use horses as a tool of transportation and war for the need of war and migration, thus the use of horses had a new direction. Between 2000 and 1600 BC, only a handful of special "Rangers", (nomads), mastered the control of horses. The Bronze Age horse-politics and horse trade, on the one hand, promoted the spread of horse-drawn horses, on the other hand, promoted the movement of nationalities. Since mankind mastered driving technology, the history of relative independence has gradually changed into a world history of mutual communication. Yin-Shang civilization was in the early stage of Asian horse driving history. Looking at the Shang civiliz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sian history, it may be possibl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origin of its civilization.
【作者单位】: 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3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有`F;椨德芬;;陕西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之兽类骨骼[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59年04期

2 翟德芳;;商周时期马车起源初探[J];华夏考古;1988年01期

3 郑若葵;论中国古代马车的渊源[J];华夏考古;1995年03期

4 谢端琚;;甘肃永靖马家湾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J];考古;1975年02期

5 许宏;赵海涛;陈国梁;;河南偃师市二里头遗址4号夯土基址发掘简报[J];考古;2004年11期

6 傅罗文;袁靖;李水城;;论中国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家养动物的来源及特征[J];考古;2009年05期

7 赵春燕;李志鹏;袁靖;赵海涛;陈国梁;许宏;;二里头遗址出土动物来源初探——根据牙釉质的锶同位素比值分析[J];考古;2011年07期

8 汪宇平;;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细石器文化遗址[J];考古学报;1957年01期

9 吴汝祥;;青海都兰县诺木洪搭里他里哈遗址调查与试掘[J];考古学报;1963年01期

10 谢端琚;;甘肃永靖秦魏家齐家文化墓地[J];考古学报;197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继刚;;先秦旱灾概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2 杨晓靖;;农业起源与中国早期文明的演进[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3 曹克清;野生麋鹿绝灭时间初探[J];动物学报;1978年03期

4 傅道彬;;《月令》模式的时间意义与思想意义[J];北方论丛;2009年03期

5 王立新;;中国东北地区所见的珍珠纹陶器[J];边疆考古研究;2003年00期

6 邵会秋;;先秦时期北方地区金属马衔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04年00期

7 蔡大伟;曹建恩;陈全家;韩璐;周慧;朱泓;;内蒙古凉城县春秋时期古代马线粒体DNA分析[J];边疆考古研究;2008年00期

8 蔡大伟;汤卓炜;陈全家;韩璐;周慧;;中国绵羊起源的分子考古学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10年00期

9 亓娟莉;;《越裳操》本事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许永杰;东北境内新石器时代筒形罐的谱系研究[J];北方文物;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复;;建筑考古三十年综述(1949—1979)[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三、四辑)[C];1982年

2 史念海;;蓝田人时期至两周之际西安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演变[A];中国古都研究(第一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1983年

3 尹弘泽;杨其威;;中国古代建筑史的新分期[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六、七合辑[C];1994年

4 张天恩;肖琦;;川口河齐家文化陶器的新审视[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5 袁靖;;中国古代家马的研究[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6 王连葵;;河套和岱海地区夏商时期文化初探[A];内蒙古中南部原始文化研究文集[C];1989年

7 彭杰;;克孜尔第17窟卢舍那佛像的补证[A];龟兹学研究(第一辑)[C];2006年

8 李仲均;;中国古代铜矿床的地质史料研讨[A];李仲均文集——中国古代地质科学史研究[C];1998年

9 袁靖;;中国新石器时代家畜起源的几个问题[A];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e Origin on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10 宋兆麟;;论动产的私有及其原因[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郝建杰;《诗经·国风》地域性考论[D];上海大学;2011年

4 周晶晶;《世本》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李虹;死与重生:汉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王峰;淮河流域周代遗存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胡保华;中国北方出土先秦时期铜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高方;《左传》文学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决肯·阿尼瓦什;巴什拜羊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10 倪玉湛;夏商周青铜器艺术的发展源流[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汪超;西周王朝中央官僚体制若干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王瑰;周灭商战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陈探戈;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戎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王s,

本文编号:2421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421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7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