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世纪布哈拉汗国周边关系考述
[Abstract]:For Central Asia since the 16 th century, the establishment of Buhara Khan, one of the Uzbekistan Khan countries, is undoubtedly of grea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However, for a long time, the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Central Asia is insufficient because of many existing difficulties, and much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late Middle Ages. In view of thi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make a necessary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hara Khan and its surrounding countries in four parts through the case study of Buhara Khan in the 17th century an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detailed examination. The first part briefly expound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Buhara Khan, the historical stage of Khan and its social situation. The second part: after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Bouhara Khan and Russia, this paper further examines two important issues in the early dealings between the two sides: the slave trade and the Hajj road. The third par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ruggle between Bukhara and Safi dynasty in Khorasan and Mughal Empire in Badak Mountain,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three sides formed a triangular pattern centered on the river in the 16th century. Because Mughal people often stand on the side of the Sufi Dynasty against the Bukhara regime, Bukhara is often at a disadvantage in triangular relations, which is the factual factor that drives Bukhara to weaken. The fourth par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his paper makes a necessary discussion on the hostil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khara and Shiva in the same economic form.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3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远;;浅析《明史》谶谣中的社会历史[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2期
2 黄彬瑶;;汉语后缀“-门”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3 多杰;;果洛人的来源及其宗教[J];藏学学刊;2010年00期
4 李海峰;;古巴比伦时期借贷利率的重新论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杨玉青;;“殖民有功论”再批判[J];传承;2011年21期
6 方学军;;民俗摄影中武夷民俗文化的展示[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陈丽荣;;浅析《古镜记》叙事结构特色[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王粲;;从甲骨文探求先民的思维方式[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9 张漫;吉胜芬;;《玛丽·巴顿》中的情感结构[J];神州;2011年11期
10 栾古稀;;试论孔子“正名”思想的背景与内涵[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春;;莲坂流动人口聚居地社会状况调查[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于维新;;全国哮喘患者社会状况调查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张开汉;邱育平;刘国云;梅觉明;;南昌地区城乡老年人心理社会状况的初步调查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4 王婷;;在城市的夹缝中生存——透视“老漂族”的社会状况[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何志歉;;广西巴马县90-112岁50名老人的营养调查[A];中国生理科学会第三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暨营养学会成立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1年
6 黄玉华;;骨科外伤患者术前心理状态调查及护理对策[A];全国第十一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7 张倩;杨小柳;何晓冰;毕越英;;高危医务人群对非典型肺炎的态度及心理特点的研究[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佟子林;辛芳芳;;关注情绪障碍 应对自杀行为[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程德;;近三十年来国外关于明代社会变迁问题的研究状况[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10 宁福海;;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调查研究[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郭立军;联合国说阿富汗社会状况堪忧[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2 苏志明;《2007年世界社会状况报告》发布[N];中国质量报;2008年
3 记者 吴启辉;今年上半年 群众对社会状况满意率为93.2%[N];石狮日报;2011年
4 李满福;下海石 四百件珍贵文物出土 新石器社会状况再现[N];甘肃日报;2005年
5 陈季冰;和谐社会的三个向度[N];郴州日报;2005年
6 钟惠玲;东亚地区网络使用状况调查[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7 托亚;我区75%居民认为新疆社会和谐[N];新疆日报(汉);2007年
8 曹林;高考的公平仍然是“粗糙”的[N];东方早报;2007年
9 张报;曹老集镇两村(居)被选定为调查点[N];蚌埠日报;2008年
10 张鸣;回首30年高考我们看见了什么[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娜拉;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岳红琴;《禹贡》与夏代社会[D];郑州大学;2006年
3 孙善根;民初宁波慈善事业的实态及其转型(1912-1937)[D];浙江大学;2005年
4 梁家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教门、帮会研究[D];南京大学;2002年
5 翟海魂;英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6 肖峰;论技术发展的社会形成[D];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
7 李钟九;壬辰倭乱时期全罗道社会状况与义兵运动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8 王鹏;“查韦斯现象”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9 杨泽章;现代公共生活的建构:托克维尔政治哲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江;结合碑刻看明清时期兰州的社会状况[D];兰州大学;2009年
2 袁传申;山东地区元代壁画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杨华;墨子和他的时代——墨子思想研究二例[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赵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5 罗春英;《国语》中的职官称谓语[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克威;浅析16、17世纪西欧猎巫运动及其原因[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寒梅;傅作义对绥远的治理(1931—1937年)[D];内蒙古大学;2004年
8 孙焱;海达·高布乐:黑暗中的舞者[D];河南大学;2008年
9 杜金玲;十八世纪末川楚陕地区的民生和社会状况[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程少燕;日僧圆仁视野中的唐代青州[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82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482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