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族群政策演变研究
[Abstract]:Malaysia's ethnic policy has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laying the tone, comprehensively suppressing and overall tolerance, and opening up.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great changes over the three periods, Malaysia has generally implemented a relatively moderate ethnic policy. First of all, Malaysia's implementation of a parliamentary democracy inherited from competition consult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 means that minority political parties and interest groups in the country have relatively loose space to operate, and secondly, Malaysia's unique ethnic structure and strength contrast and domestic politics. The need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con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laysia's relatively moderate ethnic policy. Drawing on the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May 13" incident in 1969, Malaysia carried out creative reforms to its own political system in the early 1970s, and integrated more authoritarian colors into its own political system. To ensure domestic political stability in times of crisis.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continuous adjustment of their ethnic polic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adapt to the changing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promoting the equ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all ethnic group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country, Create good ethnic relations an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the Malaysian nation. Overall,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Malaysia's ethnic policy is to make a gradual change in the goal of a truly fair, equal, harmonious and unified Malaysian na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framework.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has never been smooth sailing, and there are many negativ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future trend of ethnic policy in Malaysia, which will even play a decisive role under appropriate historical conditions, resulting in a major turn in its ethnic policy.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3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最后的海上游牧部落[J];大科技(百科新说);2011年07期
2 liyi;;南洋小城[J];黄金时代;2004年11期
3 牧斯;;牧斯近作(组诗)[J];创作评谭;2011年05期
4 王田;;民国时期杂谷脑河流域的鸦片种植与族群互动——以佳山羌民杀团总事件为中心的讨论[J];民族学刊;2011年04期
5 李开周;;孔子不姓孔[J];记者观察(下半月);2011年06期
6 赖艳华;;闽东畲族“二月二”会亲节由来及节俗文化探析[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薛松;;《马来纪年》研究综述[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1年02期
8 杜明业;;身份的困惑——康拉德小说《吉姆爷》解读[J];唐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汤韵旋;;清代台湾客番互动对族群心理的影响[J];人民论坛;2011年23期
10 张亮;;“清真”知识体系与生活方式——以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街为例[J];开放时代;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学林;;从东西部伊斯兰教的差异看东部伊斯兰教秩序的重建[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2 马戎;;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社会发展与文明对话”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曾晓祥;;马来西亚社会重组与现代化[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赵富荣;张R箈C;;佤族《司岗里》神话与古濮人的迁徙[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吴晓萍;蒋桂东;;从族际通婚看当代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廖小健;;英国殖民政策与马来亚马华种族政党联盟的建立[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7 周美茵;;中医养生美容在新加坡[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郭开贞;;同文同种辨[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9 刘大可;;族群认同与族群符号——赣闽粤台客家族群的田野调查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2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云文;马来人来自何方(上)[N];中国民族报;2002年
2 云文;马来人来自何方(下)[N];中国民族报;2002年
3 李铱涵;王明珂的贡献与不足[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健康时报记者 王旖含;马来人的长寿饮食啥样?[N];健康时报;2009年
5 于福坚;真实与虚幻:马来西亚的族群整合问题[N];中国民族报;2010年
6 计璧瑞;一个族群的前世今生[N];文艺报;2011年
7 吴德广;马来西亚礼俗[N];中国民族报;2004年
8 于福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季益宇;了解习惯对经商有利[N];国际商报;2010年
10 杨武;波澜起伏的马来西亚经济[N];广西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庆燕;藏族、汉族青少年族群态度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廖小健;战后马来西亚族群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周典恩;清代台湾拓垦中的族群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梁忠;马来西亚政府华人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汪鲸;新加坡华人族群的生活世界与认同体系(1819-1912)[D];暨南大学;2011年
6 庞卫东;新马分离与合并研究:1945-1965[D];厦门大学;2009年
7 姜南;云南诸葛亮南征传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然;当代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互动与族际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李永乐;构建超越种族与区域的政治共同体[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张斌;李光耀、苏哈托、马哈蒂尔强国政治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莹;新马族群政策及其对族群关系影响的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王雷;马来西亚族群政策演变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3 农圣;一个广西圩镇的兴起发展与族群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杰;台湾政治格局中的族群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王轲;民族交错带城镇—族群系统演化过程响应[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程程;马来西亚“\荺悄锶恰弊迦褐怂ィ阂桓龌俗迦盒怂サ钠羰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金丽楠;多民族村落族群关系演变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2年
8 李春宴;族群凝聚的民间宗教文化核心[D];云南大学;2011年
9 贺嘉洁;被用作战争武器的性暴力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李国太;现代化语境下散居族裔的文化建构与身份重塑[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87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487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