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英属印度殖民教育及其双重效果

发布时间:2019-06-07 20:33
【摘要】:印度在历史上曾长期处在英国殖民统治之下。在印度,英国殖民者最初只是为了谋求商业利益,到后来逐步发展为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实际统治者。这使印度社会面貌呈现诸多新特征,尤其在教育方面,无疑也深深烙下了英帝国的印迹。 本文试图以殖民教育及双重效果为视角去分析殖民统治期间,英国在印度教育领域推行的一系列带有殖民性质的措施及其影响。殖民当局出于自身统治考虑,“被动的”成为印度教育现代化的领路人,打破落后守旧的印度教育,一步步搭建起进步合理的新式教育。1854年伍德委员会拟定了《伍德教育急件》即《印度教育大宪章》,成为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导;1882年亨特委员会调查报告通过实际调查提出具体提议,两者一起为印度现代教育奠定了基石,印度依此逐渐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英国在印度推行的一系列教育措施,在培养新型知识分子、女性教育的发展、宗教改革的影响以及印度本土语言文化发展方面起到了正面效果。因为英国的初衷是为殖民统治服务,致使殖民教育也呈现出负面影响:教育领域产生多层面不平衡,印度教、伊斯兰教教众接受新式教育存在差异,从而大大加剧了两大教派之间的思想、立场分歧。重新思考和审视这些问题,有助于加深对英属印度殖民教育历史的了解,并对我国教育发展有所启发。
[Abstract]:India has been under British colonial rule for a long time in history. In India, British colonists initially sought commercial interests and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ctual rulers in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other fields. This makes Indian society take on many new characteristics, especially in education, and undoubtedly branded the imprint of the British Empi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a series of measures with colonial nature and their influence in the field of Indian education during the colonial ru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onial education and dual effects. For the sake of their own rule, the colonial authorities became the leader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Indian education and broke the backward and old-fashioned Indian education. Step by step, a new type of education was built step by step. In 1854, the Wood Commission formulated the urgent message of Wood Education, that is, the Magna Carta of Indian Education, which became the theoretical guide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1882, the Hunter Commission investigation report put forward concrete suggestions through the actual investigation, which together laid the foundation stone for modern education in India, according to which India gradually established a modern education system. A series of educational measures carried out by Britain in India hav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new intellectuals, the development of women's education, the influence of religious re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ian native language and culture. Because Britain's original intention was to serve colonial rule, colonial education also showed a negative impact: there were multiple imbalance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acceptance of new education by Hindus and Islamists. As a result, the differences in ideas and positions between the two major denominations have been greatly aggravated. Rethinking and examining these problems is helpful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of colonial education in British India and enlighte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China.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3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95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495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9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