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论十六世纪反抗暴君观念的变迁

发布时间:2019-06-09 17:51
【摘要】:本文以十六世纪反抗暴君观念的发展为主线,结合对政治、社会、宗教背景的分析与对相关政治思想家论著文本的阐释,力图再现反抗暴君思想的发展历程,思考反抗暴君学说在十六世纪这一欧洲转型的关键时期快速发展的深层原因、所折射出的社会结构的变革,以及它在之后几个世纪中产生的深远影响。反抗暴君理论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三个层次上的转变:首先,它实现了从为少数社会精英所把持的思想观念向为社会大众所广泛接受的意识形态体系的转型,并由此爆发了难以想象的革命能量;其次,它实现了从宗教神学领域向政治思想领域的转型;再次,它实现了从保守、谨慎的消极反抗暴君理论向激进的积极反抗暴君理论的转型。十六世纪的反抗暴君理论可以被视为之后西方政治思想体系的根源,并引发了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的革命浪潮。在今日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政治传统之中,我们依然能够窥见这一思想观念的蛛丝马迹。第一章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为出发点,阐述反抗暴君问题的出现和路德教派对于反抗暴君理论的初步发展,而其中尤其值得重视的是马丁 ·路德本人在该问题上的思考。本章旨在通过分析他在不同时期对反抗暴君问题所持立场的变化,梳理其思想中潜藏的矛盾性和统一性,厘清路德思想中最基本的关切点所在。而"神的宏大秩序"理念作为路德最终追求的目标,成为理解路德反抗暴君立场的关键所在。这一概念影响到了他在立宪主义和自然法反抗暴君学说上前后立场的变化,并折射出这一时代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动。第二章在分析法国十六世纪上半叶的政治、社会、宗教大环境的基础上,探讨了法国宗教改革运动前后两次浪潮的差异,以及在法国日渐严酷的宗教压迫大背景下所产生的反抗暴君问题的必要性。本章特别关注了加尔文教派在法国的传播,它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导致了十六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动荡,还深刻影响到了法国绝对王权与反抗暴君学说之间的博弈。第三章集中探讨了加尔文本人的反抗暴君思想。作为加尔文教派的创建者和精神领袖,加尔文本人在众多文本中对于反抗暴君问题的阐述显得模棱两可。如何解读加尔文在反抗暴君问题上的真实立场以及这种立场的思想源头,将深刻地影响到我们对于此后加尔文教派相关学说的研究。该章将考察的重点放在三个与反抗暴君理论紧密相关的议题上——忠诚誓言与契约社会、"两个王国"划分以及对于使徒保罗训谕的突破。他在这三个议题上的相关思考产生了一系列深远影响,在加尔文教派的反抗暴君理论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第四章将重点转向了加尔文教派内部其他重要政治思想家和派别的思考与突破。该章的重点在于探讨后加尔文时期加尔文教派内部在反抗暴君问题上的分歧观点,这一分歧表现为加尔文在日内瓦的继承人——泰奥多尔·德·贝兹与流亡欧洲大陆的不列颠列岛新教徒——"玛丽流亡者"所提出的不同学说。尽管存在着分歧,但在这一时期的加尔文教派内部已经出现了反抗暴君理论激进化的端倪。第五章将目光投向了 1572年的"圣巴托罗缪屠杀"。这一事件彻底打断了加尔文教派在法国迅速发展的势头,也开启了加尔文教派政治理论家发展激进反抗暴君理论的进程。第六章与第七章以文本分析为研究进路,探讨了圣巴托罗缪屠杀之后加尔文教派与天主教神圣同盟将反抗暴君理论激进化和意识形态化的过程。首先,加尔文教派通过集体创作的模式构建了远比此前激进的反抗暴君学说。而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作为少数人所掌握的思想观念开始走入普通大众群体,形成了大众化的意识形态体系,从而开启了反抗暴君理论发展的全新模式。不过作为一个精英化的宗教派别,加尔文教派与雨格诺派仍然囿于封建贵族所熟悉的中世纪战争模式,并不能很好地应用反抗暴君思想的意识形态武器,使之具备破坏性的革命能量。而天主教神圣同盟则充分利用了这一武器,在90年代几乎颠覆了法国王权。然而社会矛盾和民众对和平的渴望令神圣同盟功亏一箦。亨利四世继位之后,法国王权开始触底反弹,绝对王权取代反抗暴君理论成为了之后一段时期内法国政治思想的主旋律。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133


本文编号:2495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2495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f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