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道德直觉分析:内涵、形成机制与加工判断机制

发布时间:2017-10-09 15:25

  本文关键词:道德直觉分析:内涵、形成机制与加工判断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道德直觉 道德启发式 通用道德语法 道德基础理论


【摘要】:本文对道德直觉的内涵、形成机制、加工判断机制进行评述后认为:(1)道德直觉作为社会直觉的一种,既有一般社会直觉的一些共性,又有其特殊性。(2)目前尚无充分证据支持道德直觉的先天论主张,而基于"进化-文化-身体"的具身隐喻理论可能是道德直觉形成的重要机制。(3)道德直觉判断与个体对道德情境中的情绪认知以及道德情绪背后的道德规则或信念有着重要联系。
【作者单位】: 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认知与心理健康实验室;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关键词】道德直觉 道德启发式 通用道德语法 道德基础理论
【分类号】:B842
【正文快照】: 1道德直觉道德直觉是什么?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道德直觉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加工形式,具有快速化、自动化、非逻辑性等特点。如Haidt(2001)提出的社会直觉模型(the socialintuitionist model,SIM)认为,道德直觉是道德判断结果在意识中的突然出现,是对道德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其维;;“认知革命”与“第二代认知科学”刍议[J];心理学报;2008年12期

2 喻丰;彭凯平;韩婷婷;柴方圆;柏阳;;道德困境之困境——情与理的辩争[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11期

3 彭凯平;喻丰;;道德的心理物理学:现象、机制与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阳杰;应里孟;;论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的本原性质[J];财会月刊;2011年28期

2 李云媛;莫永华;;具身认知的教育意义和潜在价值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毛晋平;文芳;;长沙地区四所中学教师主观幸福感调查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4 李宏翰;许闯;;道德隐喻:道德研究的隐喻视角[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5 张铁山;;非涉身认知的计算—表征范式的困境及其表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柯兴辉;刘长勇;龙群兵;孟世敏;;面向情境的移动应用研发[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3年02期

7 娄永强;;试论情境语义学的认知科学意义[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9期

8 汪慧;樊越波;黄丹;易莉;伍小云;;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道德感发展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年04期

9 俞婷;郭百学;;教师认知研究范式的回顾与前瞻[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4年04期

10 杨南昌;刘晓艳;;具身学习设计:教学设计研究新取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巍;郭本禹;;“不是一,不是二”:第三种文化与当代心理学的变革[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何向东;刘邦凡;;认知科学视域下的归纳逻辑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建设沿海强省学术研讨会暨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小涵;认知系统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韩露;面向智能移动监控辅助的可穿戴视觉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赵振国;3-6岁儿童数量估算、数数能力及视觉空间认知能力发展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胡湛;心理信息工程学的理论构想及应用实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涛;变构学习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魏萍;西方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取向新进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苗曼;天性引领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晓晨;驾驶决策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9 杨青松;时间距离对道德违规行为判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永琴;心理模块观: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芳;不同锚定方式下小学生数量估计的特点[D];河南大学;2011年

2 李自臻;镜像神经元与共情能力的具身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3 成茵;第二代认知科学与心理学的具身转向[D];吉林大学;2011年

4 胡海燕;中学生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现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石磊;动词和图片加工时间重叠度对动词方向表征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韩泰祥;概念隐喻的认识论意义[D];山西大学;2011年

7 靳小龙;中学藏族教师汉语文PCK生成的个案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史飞;人机交互环境下学术搜索功能学习的心智模型动态改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9 王晓燕;抓握特征的功能承受性:朝向效应[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许晓迪;现代汉语社会地位的空间隐喻实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亓奎言;;“科学地”解读康德伦理学——神经伦理学的视角[J];道德与文明;2011年06期

2 皮埃尔·达吕,水金;从智能的基因到基因的智能[J];第欧根尼;2000年01期

3 喻丰;彭凯平;韩婷婷;柏阳;柴方圆;;伦理美德的社会及人格心理学分析:道德特质的意义、困惑及解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葛鲁嘉;当代认知心理学的两个理论基点[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罗跃嘉;揭开顿悟奥秘的一道曙光——评罗劲的《顿悟的大脑机制》[J];心理学报;2004年02期

6 李其维;;“认知革命”与“第二代认知科学”刍议[J];心理学报;2008年12期

7 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8 李恒威;肖家燕;;认知的具身观[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年01期

9 吴国林;黄灵玉;;计算复杂性、量子计算及其哲学意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01期

10 刘晓力;认知科学研究纲领的困境与走向[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宜张;;神经科学的发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华新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瑞青;;道德直觉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1期

2 龙杰;试论道德直觉[J];东岳论丛;1991年02期

3 杨宗元;徐辉;;道德直觉及其理性特征[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4 王鹏;方平;姜媛;;道德直觉背景下的道德决策:影响因素探究[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4期

5 廖小平;道德直觉:道德认识的一种思维方式[J];贵州社会科学;1993年02期

6 庞学光;;浅论道德直觉及其培养[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年04期

7 李亮学;论道德直觉[J];怀化师专学报;1997年03期

8 林瑞青;;道德直觉之心理学视野的哲学论辩[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R·A·施维德;E·图列尔;N·C·玛奇;陈会昌;;儿童的道德直觉[J];心理学动态;1988年04期

10 田学红;杨群;张德玄;张烨;;道德直觉加工机制的理论构想[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亚丹;张庆林;;道德直觉和道德推理的研究述评[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博;论道德直觉能力及其培养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左有才;情绪在道德双加工模型中的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009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009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7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