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解释偏向与11~15岁儿童社交焦虑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解释偏向与11~15岁儿童社交焦虑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父母教养方式 延时解释偏向 即时解释偏向 儿童 社交焦虑
【摘要】:当前许多中小学生都遭受着社交焦虑的困扰。具有社交焦虑的个体,在情绪上对人际处境有较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在行为上容易回避社交情境,长期如此,对个体社会化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11~15岁儿童正处在由家庭向社会过渡的阶段,家庭环境和个体对环境的解读方式被认为是影响这个阶段儿童社交焦虑的重要原因。但现有研究没有分别考察父亲教养和母亲教养对儿童社交焦虑的不同影响。相关研究表明,具有社交焦虑的个体与常人解释偏向特点不同,然而对于究竟是积极解释偏向的缺乏还是消极解释偏向的存在造成社交焦考虑尚有着争议,解释偏向的测量也多采用延时测量的方式,针对即时解释偏向与儿童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因此,探讨11~15岁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延时、即时解释偏向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以及教养方式和解释偏向的共同作用机制,可以为儿童社交焦虑的临床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思路策略。本研究采用横断研究设计,方便选取杭州市659名5~8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父母教养行为调查问卷(RBQ)、延时解释偏向问卷(IQ)以及词句联想范式(WSAP)调查了11~15岁儿童社交焦虑的现状、父母教养方式和延时、即时解释偏向的特点。结果发现:(1)11~15岁儿童的社交焦虑高于2006年的城市儿童的常模水平,且女生社交焦虑高于男生。(2)父亲与母亲教养方式存在差异:母亲对孩子的接纳和过度控制都高于父亲,父亲对男生的拒绝高于母亲,母亲对女生的拒绝高于父亲,母亲对女生表现出更多的民主。(3)父母的教养方式能够预测11~15岁儿童的社交焦虑,母亲的影响作用更大。(4)积极延时解释偏向的缺乏和消极即时解释偏向的存在能正向预测小学5、6年级学生的社交焦虑,消极延时解释偏向的存在能正向预测初中7、8年级学生的社交焦虑。(5)消极延时解释偏向在父母教养方式与11~15岁儿童社交焦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 延时解释偏向 即时解释偏向 儿童 社交焦虑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研究背景10-23
- 1.1 社交焦虑概述10-14
- 1.1.1 社交焦虑的定义10-11
- 1.1.2 社交焦虑的测量11-12
- 1.1.3 儿童社交焦虑的检出率和负面影响12-13
- 1.1.4 儿童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13-14
- 1.2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14-17
- 1.2.1 父母教养方式的定义及测量14-16
- 1.2.2 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的差别16-17
- 1.2.3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交焦虑的关系17
- 1.3 个体解释偏向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17-22
- 1.3.1 解释偏向的概念17-19
- 1.3.2 解释偏向的测量19-20
- 1.3.3 社交焦虑者解释偏向的特点20-22
- 1.3.4 个体解释偏向与社交焦虑的关系22
- 1.4 父母教养行为、个体解释偏向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22-23
- 2 研究不足及问题提出23-25
- 2.1 现有研究不足23-24
- 2.2 研究问题24
- 2.3 研究意义24-25
- 3 研究一父母教养方式与 11~15岁儿童社交焦虑的关系25-35
- 3.1 研究目的及假设25
- 3.2 研究方法25-26
- 3.2.1 研究被试25
- 3.2.2 研究工具25-26
- 3.2.3 研究程序26
- 3.2.4 数据处理26
- 3.3 研究结果26-34
- 3.3.1 11~15岁儿童社交焦虑的描述统计及差异比较结果26-28
- 3.3.2 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的差异比较结果28-31
- 3.3.3 父母教养方式对 11~15岁儿童社交焦虑的回归分析结果31-34
- 3.4 研究小结34-35
- 4 研究二父母教养方式、延时解释偏向与 11~15岁儿童社交焦虑的关系35-41
- 4.1 研究目的与假设35
- 4.2 研究方法35-36
- 4.2.1 研究被试35
- 4.2.2 研究工具35-36
- 4.2.3 研究程序36
- 4.2.4 数据处理36
- 4.3 研究结果36-41
- 4.3.1 11~15岁儿童延时解释偏向的描述统计及差异比较结果36-37
- 4.3.2 延时解释偏向对 11~15岁儿童社交焦虑的回归分析结果37-38
- 4.3.3 延时解释偏向的中介效应分析38-41
- 4.4 研究小结41
- 5 研究三父母教养方式、即时解释偏向与 11~15岁儿童社交焦虑的关系41-46
- 5.1 研究目的与假设41
- 5.2 研究方法41-42
- 5.2.1 研究被试41
- 5.2.2 研究工具41-42
- 5.2.3 研究程序42
- 5.2.4 数据处理42
- 5.3 研究结果42-45
- 5.3.1 11~15岁儿童即时解释偏向的描述统计及差异比较结果42-44
- 5.3.2 即时解释偏向对 11~15岁儿童社交焦虑的回归分析结果44-45
- 5.3.3 即时解释偏向的中介效应分析45
- 5.4 研究小结45-46
- 6 讨论46-51
- 6.1 11~15岁儿童社交焦虑的现状46
- 6.2 11~15岁儿童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差异46-47
- 6.3 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与 11~15岁儿童社交焦虑的关系47-48
- 6.4 解释偏向与 11~15岁儿童社交焦虑的关系48-49
- 6.5 延时解释偏向与即时解释偏向的关系49-50
- 6.6 父母教养方式、解释偏向与 11~15岁儿童社交焦虑的关系50-51
- 7 研究不足及展望51-52
- 8 结论52-53
- 参考文献53-60
- 附录60-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妍;吕培瑶;刘志强;赵凌燕;许芳;;小学生社交焦虑和孤独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11期
2 栗文敏;刘丽;;社交焦虑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8期
3 刘芳;;大学生社交焦虑特征探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7年05期
4 胡丽蓉;胡碧蓉;;城乡小学生社交焦虑与孤独感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8期
5 曹晖;曹聘;孙淑晶;王鹏;王大伟;;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9期
6 曹晖;肖伟;曹聘;刘敏;;大学生社交焦虑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曹晖;肖伟;;高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研究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秦汇丰;卢莉;;高师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09年01期
9 王晓丹;何娇;陈旭;;社交焦虑威胁解释偏差研究述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10 胡宁;方晓义;蔺秀云;刘杨;;北京流动儿童的流动性、社交焦虑及对孤独感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倩;黄敏儿;时勘;;增强情绪意识是否可以干预社交焦虑?[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璇;黄敏儿;;元情绪评价指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乔昆;;甘肃农村小学生社交焦虑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贺立;;高中生孤独感、自尊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田学英;卢家楣;;大学生情感表达和个人评价与社交焦虑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张大华;秦炯;韩颖;姜玉武;包新华;张月华;林庆;;癫痫儿童共患社交焦虑的现状调查与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7 吕锋;朱孔香;;城乡大学生焦虑及社交焦虑的调查分析[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王小露;吴远;;音乐疗法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周蜜;施钢;宋京晶;;大学生社交焦虑与个性、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戈兆娇;;自我表露与社交焦虑的关系[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潘林青 叶婧;微信“撂挑子”:反思不能止于社交焦虑[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2 市人民医院医学心理科 李琼芝;你有社交焦虑症吗?(下)[N];丽水日报;2005年
3 金丹辉 章会;远离焦虑 接纳自己[N];温州日报;2005年
4 莫扬;社交障碍也是病[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5 吕文;治疗社交焦虑症的新型抗抑郁剂[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6 樊凤辉;FDA批准帕罗西汀控释制剂治疗社交焦虑症[N];医药经济报;2003年
7 北京慧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峰;对心理问题不能“防卫过当”[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制造健康恐慌,是为扩大医药市场[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9 陈 军;被爱拒绝真的“痛”[N];大众科技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书萍;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解释偏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荣刚;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及其心理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曹羌琴;青少年依恋、应对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志荣;农村高中生社交焦虑的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龙卿志;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对高一社交焦虑学生的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栗文敏;大学生社交焦虑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6 洪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应对方式调查与团体干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春梅;大学生社交焦虑障碍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晓晓;认知行为改变策略对高中生社交焦虑的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9 刘静怡;社交焦虑个体对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差现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10 谭宇军;成人依恋风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15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15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