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排斥反应

发布时间:2017-10-12 11:26

  本文关键词: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排斥反应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排斥反应 双文化启动效应 符号排斥理论 多元文化主义


【摘要】:全球化导致文化价值观的跨国界传播,也可能因为侵蚀地方(local)传统文化使人感到恐慌。文化排斥现象就是人们对全球化过程的反应之一,它是指人们为了使传统文化免遭污染而可能对外来文化表现出的排斥。文化排斥反应出现的前提是双文化启动效应,即在两种或多种文化共同出现的情境中文化的类别属性被凸显出来。其中,厌恶性情绪是双文化情境激发出文化排斥反应的中介机制。文化排斥反应具有的边界属性:内群体象征性文化被污染、人们感知到外来文化的入侵性、或存在性动机被唤起、具有较高认知需求、受类别化思维启动、对外来文化认同较低或对内群文化认同较高时,人们更倾向于对外来文化表现出排斥性反应。未来研究将借鉴文化排斥研究范式探讨更广泛的群际关系问题。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文化排斥反应 双文化启动效应 符号排斥理论 多元文化主义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课题“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状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4-05
【正文快照】: 根据纽约州立大学“全球化101”网站,“全球化”研究关注的现象是指在信息科技的支援下,通过国际贸易与投资,不同国家的人民、商业组织和政府不断互动与融合,对全球环境、文化、政治体制、经济发展与民生造成的影响。过去社会科学家对全球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球化对经济和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少青;;多元文化主义视阈下的少数民族权利问题[J];民族研究;2012年01期

2 曾群,魏雁滨;失业与社会排斥:一个分析框架[J];社会学研究;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红圣;施勇;;劳动力市场排斥的社会学解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秦启文;吴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排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4期

3 秦莉;;从社会排斥视角看失地农民就业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08期

4 鲍威;;继续教育对改变弱势群体边缘化地位的效用——北京大学平民学校的探索[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3期

5 李保平;;关注社会和谐的多维视角——西方社会排斥概念的演变及其现实意义[J];长白学刊;2006年02期

6 王永进;;试析社会公正与和谐社会[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7 单琦;;城市低保制度对受保对象的制度性社会排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8 刘忠霞;易莉;;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困境的社会学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9 李爱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障碍及出路[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10 王立业;;社会排斥理论研究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安;魏建;;法律执行与道路交通事故——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效果的评价[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吴军;刘小珍;;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性排斥:廉租房评估制度的反思与重建[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3 方巍;;关于社会排斥概念的本土化思索[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方巍;;社会弱势群体与社会稳定——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视角的研究[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斌;福建省邵武市集体林产权改革绩效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2 沙占华;民生效率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邵宁;身份与排斥:中美非主流社会群体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孔媛;城市“新二元结构”从分割到融合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5 盛志宏;社会政策与社会转型[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杨冬民;城市贫困:从社会排斥角度分析[D];西北大学;2006年

7 李保平;中国转型时期公共政策的社会排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钱正武;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9 宋艳;进城农民工弱势地位改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金碧华;支持的“过程”:社区矫正假释犯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妮;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失地农民与城市融合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顾雪勤;大学生失业的影响及社会救助措施探讨[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宋浩池;转型期零工的社会融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栾美薇;社会排斥与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现状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5 王婷;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宁德强;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柳晓青;浙江省中小企业农民工社会融合状况调查[D];南京大学;2011年

8 耿昕;社会排斥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9 刘猛;弱势群体的形塑及受众行为:媒体对弱势群体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马燕;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风险及其社会保护体系[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普生;;多元文化主义对族裔少数群体权利的理论建构[J];民族研究;2009年04期

2 王敏;;多元文化主义差异政治思想:内在逻辑、论争与回应[J];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1018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18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9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