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共情特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发布时间:2017-10-13 04:24

  本文关键词:共情特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更多相关文章: 共情特质 脑机制 脑结构 静息态 基因


【摘要】:共情特质的个体差异是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近些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导致人们共情能力高低有别的神经生物学基础问题。研究发现,不论是情感共情特质还是认知共情特质,其个体差异均在大脑进行共情反应、脑结构态及静息态功能连接上有所体现。它们共同说明,人们的共情能力与其具身模仿能力,情感加工能力及情绪理解能力密切相关。不仅如此,共情特质也具有高度的可遗传性,一些基因类型与该能力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扩展对共情特质结构的进一步认识,关注环境和基因在影响共情特质上存在的交互作用,并努力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共情能力训练和提高的临床实践中。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关键词】共情特质 脑机制 脑结构 静息态 基因
【基金】:西南大学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积极共情对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16SKB011)
【分类号】:B845
【正文快照】: 1引言 共情是指个体在认识到自身所产生的感受来源于他人的前提下,通过观察、想象或推断他人的情感而产生的与之同形的情感体验状态(De VignemontSinger,2006)。它可以使个体快速的与他人的情绪状态形成关联,在人们的社会交往和相互合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漫长的进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雪吟;官漱尘;栾静滢;李先春;;记者痛感共情能力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14年02期

2 李艳春;潘孝富;孙鹏;;大学生希望水平对共情能力影响研究[J];魅力中国;2010年14期

3 蔺桂瑞;;共情使用中的误区及共情能力的提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年06期

4 穆菁菁;马玉婷;赵菁;董毅;孔蕾;李龙春;孟祥明;;高校新生共情能力与快感缺失相关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年08期

5 陈旧;;取悦右脑的20个爆破点[J];意林;2006年22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麦t熝,

本文编号:1022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22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d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