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语言对汉-英双语者场景一致性判断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启动语言对汉-英双语者场景一致性判断的影响
【摘要】:采用眼动技术考察启动语言对场景一致性判断的影响,要求汉-英双语者判断启动短语与图片场景的一致性。研究发现,启动语言影响汉-英双语者的场景知觉:(1)无论是英语短语启动,还是汉语短语启动,前景物体均能够更多更早地获得关注,这与英语短语和汉语短语的所指相同有关;(2)语言特性影响被试的眼动轨迹:在英语短语启动下,背景信息后置引导被试对背景进行了额外的、快速的关注;在汉语短语启动下,被试的注视由前景区转至背景区的时间较晚且注视比例较小;(3)任务加工深度影响汉英双语者的场景知觉。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关键词】: 启动语言 汉-英双语者 场景加工 眼动
【分类号】:B842
【正文快照】: 1前言语言、文化与思维的关系备受人们的关注。对这一问题,出现了不同的观点。语言普遍论认为,人类的基本认知过程相同,归类、学习、推理等具有普遍性(Nisbett,Peng,Choi,Norenzayan,2001)。语言相对论则认为,语言影响认知,并在颜色知觉、时空表达、数的表达、亲属词认知、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积家;张萌;;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组织和运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郭熙煌;句法临摹的文化阐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1期
4 刘丽虹;张积家;;时间的空间隐喻对汉语母语者时间认知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04期
5 李德高;李俊敏;袁登伟;;大学生汉、英语条件下不同概念联系意识比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02期
6 王娟;张积家;刘鸣;印丛;;启动语言对熟练汉-英双语者场景知觉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6期
7 张建理,丁展平;时间隐喻在英汉词汇中的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9期
8 张积家;刘丽虹;谭力海;;语言关联性假设的研究进展——新的证据与看法[J];语言科学;2005年03期
9 张璐;从东西南北谈汉英语语序所反映的认知过程[J];语言研究;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丁凌云;;双音节复合词语序排列中的认知因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宣恒大;;现代汉语“名词+名词”歧义格式及其理解因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孟小宇;;象似性理论对于英汉定语位置异同的解释[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马亚娜;;翻译中归化与异化在句法上的体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曹德和;宣恒大;;《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中的三对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詹勇,钱益军;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的几点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张晶;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丁凌云;定语语义指向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3 王宝珠;;英汉动态、静态形容词句法及语义特征对比[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刘利红;;英汉表年龄的反义形容词的用法差别及规律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3期
5 沈阳;领属范畴及领属性名词短语的句法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6 祁颖;;汉语结构与英语定语[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3期
7 王景丹;形容词定语的语义指向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8 林相周,李冬;英汉翻译讲话(连载)[J];电视大学;1982年02期
9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10 游顺钊;徐林;;口语中时间概念的视觉表达——对英语和汉语的考察[J];国外语言学;198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宁;眼动脱敏治疗(EMDR)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年04期
2 顾锦坤,宋维真,李方镇;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醒觉闭眼状态眼动特点的初步探讨[J];心理学报;1981年03期
3 白学军,,阴国恩;有关眼动的几个理论模型[J];心理学动态;1996年03期
4 王君明,陈永明;眼动记录法对阅读研究的贡献[J];心理学动态;1996年04期
5 张金桥;西方关于阅读的眼动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闫国利,田宏杰;眼动记录技术与方法综述[J];应用心理学;2004年02期
7 陶云,刘艳,宋耀武;中小学生阅读不同配图课文的眼动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1期
8 丁锦红,王军,张钦;平面广告中图形与文本加工差异的眼动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4年04期
9 李津军;;梦里有些啥?[J];百科知识;2006年10期
10 马莹华;王小东;高淑青;隋雪;;学习困难大学生选择性注意的特征[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雍信阳;陈怀琛;赵乐军;;眼动与人的控制行为模型[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2 陈凌育;赵信珍;孙复川;;眼动注视特征比较——AD病人与正常人识别眼动的差异[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吕玉珍;汤维平;卢志平;陈美蓉;杨久松;;EAM-86眼动电图记录仪及应用情况[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4 孟昕;;36例老年性动脉硬化性眼动脉的TCD改变分析[A];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汪永光;;眼动脱敏和再加工:创伤治疗的新办法[A];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心理危机现场干预技术与进展培训资料[C];2011年
6 李馨;白学军;苏世将;田瑾;;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对其校对能力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童剑亮;王健瑚;孙复川;;OKN眼动反应与视觉时间脉冲反应特性异常[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武圣君;苗丹民;朱霞;刘旭峰;;面孔与图形偏好转变的性别差异:来自眼动的证据[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丁锦红;;视觉扫描路径重复效应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赵丞智;;坠楼事件目击者急性应激障碍及其干预初步探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Ellen I. Carni(美)著 李巧艺 译;眼动与记忆[N];音乐周报;2003年
2 张宝敏;眼动,把握阅读的规律[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副主任医师 林利毕;老人缘何爱流泪[N];中国老年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陈磊;眼睛运动如何窥探大脑命令?[N];科技日报;2007年
5 书梅;眼皮常跳勿等闲视之[N];中国老年报;2001年
6 郭志芳;短暂“失明”是病吗?[N];大众卫生报;2004年
7 本版撰稿 记者 张云川;岁末年初变脸 热潮闹成都[N];成都日报;2005年
8 李瑞星;在旋转中寻找健康[N];保健时报;2007年
9 江南客;为邮市歇夏支3招[N];中国集邮报;2006年
10 付东红;ADHD患儿应在十一岁时进行前庭刺激训练[N];中国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云;不同年级学生阅读有或无配图课文的眼动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田静;汉语旋转文本加工:来自眼动的证据[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3 隋雪;学习困难生阅读过程的眼动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4 唐建军;眼动·视网膜·知觉影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5 康廷虎;情景识别过程中的信息搜索与整合[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6 钱国英;情绪记忆的特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祁乐瑛;表象表征:心理旋转的实证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童剑亮;双相视觉脉冲反应与Optokinetic Nystagmus(OKN)眼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年
9 蒋柯;趋利避害[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洪彪;羽毛球练习者知觉动作技能认知加工特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高杰;基于眼动分析的柜类家具外观设计评估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孔令芳;基于面孔线索的择偶与亲缘识别的眼动轨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叶华奇;不同表象清晰水平个体听觉诱发表象的眼动机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薛剑莉;现代汉语短语理论的嬗变[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樊倩;面孔知觉中的特征加工、结构加工和整体加工策略:来自眼动的证据[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6 陈瀛;非期望刺激大小与类型对无意视盲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朱丽华;词N与词N+1消失对青年与老年中文读者眼动模式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8 谷禹;儿童视觉空间表象重建的眼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9 乐亦扬;视听信息整合反应的特性及眼动线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杨震;小学一年级语文标准实验教科书中课文插图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46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46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