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汉语双字词识别中词素的词性效应

发布时间:2017-10-17 06:37

  本文关键词:汉语双字词识别中词素的词性效应


  更多相关文章: 词素 汉语双字词 词性效应 事件相关电位


【摘要】:词性效应(grammatical category/class/gender effect),是指被试进行图片命名任务时,对目标词的命名受到目标词与干扰词词性一致性影响。以往研究大多是对整词的词性效应的研究,中文词大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组成的合成词,词素(morpheme)是词性中具有区别意义的最小单位,通常被定义为形态和意义最小的语言单位。合成词中偏正结构又占大多数,研究偏正结构的合成词对中文多词素词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采用偏正结构的合成词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汉语词素的词性效应及其神经机制。回顾以往的研究,词性效应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整词的词性,词性效应出现的机制尚未有合理的解释,汉语词大多是多词素词,针对这一特点,本研究采用名+名、名+动、动+名三种类型的名词,研究词素是否存在词性效应,以期为词性效应作出合理的解释。研究一采用词性判断任务,探究词性判断中是否存在词素的词性效应。实验一采用名+名、名+动、动+名三种类型的名词为实验材料,采取词性判断任务,结果发现,三种类型词的判断速度不同,名+名型名词有明显的加工优势,说明在词性判断中存在词素的词性效应。实验二又从神经机制的角度探究词素的词性效应,采用与实验一相同的实验材料和实验程序,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结果发现,名动词素的分离从N200成分开始,并一直持续到加工结束,名+动型名词引发了更大的N200成分,名+名型名词更早地引发了N400和LPC成分,名+名型引发了更大的LPC成分。研究二采用词汇判断任务,探究词汇判断中是否存在词素的词性效应。实验三采用与实验一相同的实验材料和程序,采取词汇判断任务,实验结果发现,三种类型词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实验四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采取与实验三相同的实验材料和程序,实验结果与实验二一致,名动词素的分离从N200成分开始,并一直持续到加工结束,名+名型名词引发了更大的N200和N400成分,动+名型引发了更大的LPC成分。
【关键词】:词素 汉语双字词 词性效应 事件相关电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2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0-15
  • 1. 词汇加工的模型10-11
  • 1.1 词素表征的观点10
  • 1.2 整词表征的观点10-11
  • 1.3 整合表征的观点11
  • 2. 词汇加工中的词性效应11-12
  • 3. 词素词性的划分12
  • 4. 词汇内部结构关系与词汇加工12-13
  • 5. 词汇加工的ERP成分13-15
  • 5.1 N20013-14
  • 5.2 N40014
  • 5.3 LPC14-15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和研究框架15-18
  • 1. 问题提出15-16
  • 2. 研究思路16-17
  • 3. 研究框架17-18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18-38
  • 研究一 词素在词性识别中的词性效应18-29
  • 实验1 词素在词性识别中的词性效应--来自行为研究的证据18-22
  • 1. 引言18-19
  • 1.1 研究目的18
  • 1.2 研究假设18-19
  • 2. 研究方法19-21
  • 2.1 被试19
  • 2.2 实验设计19
  • 2.3 实验材料19-20
  • 2.4 实验程序20
  • 2.5 数据处理20-21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21-22
  • 3.1 实验结果21
  • 3.2 讨论21-22
  • 实验2 词素在词性识别中的词性效应--来自ERP研究的证据22-29
  • 1. 引言22-23
  • 1.1 研究目的22-23
  • 1.2 研究假设23
  • 2. 实验方法23-24
  • 2.1 被试23
  • 2.2 实验材料23
  • 2.3 实验程序23
  • 2.4 EEG的记录与分析23
  •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23-24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24-29
  • 3.1 实验结果24-28
  • 3.2 讨论28-29
  • 3.3 结论29
  • 研究二 词素在词汇识别中的词性效应29-38
  • 实验3 词素在词汇识别中的词性效应--来自行为研究的证据29-31
  • 1. 引言29-30
  • 1.1 研究目的29-30
  • 1.2 研究假设30
  • 2. 实验方法30
  • 2.1 被试30
  • 2.2 实验设计30
  • 2.3 实验材料30
  • 2.4 实验程序30
  • 2.5 数据处理30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0-31
  • 3.1 实验结果30
  • 3.2 讨论30-31
  • 实验4 词素在词汇识别中的词性效应--来自ERP研究的证据31-38
  • 1. 引言31-32
  • 1.1 研究目的31
  • 1.2 研究假设31-32
  • 2. 实验方法32-33
  • 2.1 被试32
  • 2.2 实验材料32
  • 2.3 实验程序32
  • 2.4 EEG的记录与分析32
  •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32-33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3-38
  • 3.1 实验结果33-37
  • 3.2 讨论37
  • 3.3 结论37-38
  • 总讨论38-40
  • 1. 汉语词素在词性识别中的词性效应38-39
  • 2. 汉语词素在词汇识别中的词性效应39-40
  • 研究展望40-41
  • 参考文献41-45
  • 附录45-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铁全;;《说文》双字结构释义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隋雪;;汉语双字词识别研究进展[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3 张钦,,张必隐;中文双字词的具体性效应研究[J];心理学报;1997年02期

4 江新;;外国人汉语双字词习得中的频率效应再探[J];语言科学;2006年06期

5 王一牛;周立明;曲琛;罗跃嘉;;感情色彩双字词内隐加工的ERP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孙文梅;刘海伦;;汉语双字词语音关联对错误记忆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3年06期

7 孟红霞;白学军;臧传丽;闫国利;;并列和偏正结构双字合成词的注视位置效应[J];心理学报;2014年01期

8 ;中国姓氏最长有九个字[J];文史博览;2013年06期

9 关英伟;吴晶;;广西恭城直话单字调和双字调变调的实验研究[J];南开语言学刊;2011年02期

10 陈煦海;黄希庭;;汉语双字合成词口语产生的词素信息编码[J];心理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必隐;;中文双字词在心理词典中的分解贮存[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2 田晨;章斯宇;;西安方言双字转调规则的听感评价[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3 王思力;王斌;;基于双字耦合度的中文分词交叉歧义处理方法[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陈仁军;缪丽s

本文编号:1047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47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0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