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试论连贯条件下知觉视点移动的一般规律

发布时间:2017-10-18 00:01

  本文关键词:试论连贯条件下知觉视点移动的一般规律


  更多相关文章: 知觉视点 移动 规律


【摘要】:通过对知觉视点在记叙文、描述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这四类语篇中的一般移动规律的研究,发现知觉视点移动的规律主要体现在时间、空间和逻辑三个方面,大致分为有标记和无标记两种。通过分析发现,有时,在同一个语篇中,视点的移动顺序并不总是单一的,它可以同时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移动顺序。此外,知觉视点的这些移动顺序并不是任意或偶然体现出来的,而是与人类的认知体验,尤其是象似性和识解方式有着极大的关系。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社;
【关键词】知觉视点 移动 规律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英美文学界认知诗学研究”(11XWW003) 四川外语学院校级重大科研项目“英美文学批评理论推介:认知诗学的理论化与优化问题研究”(sisu2011zd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42
【正文快照】: 1.引言知觉视点作为信息的载体,承载着最大的信息量,它所体现的信息的选择与组合将影响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的处理方式和认知结果。而知觉视点的移动过程就是一个向读者传递信息过程,满足读者阅读信息、更新信息并解读信息的认知过程,其是否有序的移动规律将直接制约人们的认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寅;Iconicity的译名与定义[J];中国翻译;1999年02期

2 王寅;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象似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3 储泽祥;标点符号的象似性表现[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1期

4 延俊荣;汉语语音与语言意义象似性例举[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5 韩景泉,刘爱英;生成语法理论与句法象似性的一致性[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王德春;论语言单位的任意性和理据性——兼评王寅《论语言符号象似性》[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郭莉;拟声词符号的象似性和任意性[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鲁苓;语言符号:任意性还是象似性——“语言符号象似说”的几个问题[J];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02期

9 赵彦春;符号象似性与任意性问题的辨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1年04期

10 刘世英;汉语兼语结构的象似性探讨[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士河;孙建成;;语言符号象似性与英语词汇象似性关系[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文旭;;隐喻的符号学解读[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徐畅;;从认知视角看皮尔士符号学理论[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谈文艳;;关于英汉对比下汉语语序的理据性和象似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5 史茜;;英语重叠词的理据和认知策略[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6 陈丛梅;;英汉词典中例证翻译的象似性原则[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余建军;;刍议英汉词典例证的翻译[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应学凤;;国内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应学凤;;国内象似性研究动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兆春;;索绪尔符号学说与《墨经》“名实”论之比较[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刘雪春;现代汉语等同范畴的语义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余泽超;英汉叙述语篇中句内下指现象的认知功能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鲍志坤;情感的英汉语言表达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邓云华;汉语联合短语的类型和共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户进菊;论生成语法的句法象似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7 高文成;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英汉存在句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郑璇;上海手语非视觉概念表达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陈建生;英语词汇教学“石化”消解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周莉;汉西领属结构的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红玉;广告语言中的象似性[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关永平;英语的象似性及其语言认知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彭丹丹;基于象似性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4 高伟;从英法汉基本句式看象似性理据[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吴琴;从象似性角度谈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何立均;符号学视野下的汉字象似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苏艳;英语委婉语的象似性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8 罗阳;词汇符号中的象似性和任意性纵览[D];四川大学;2003年

9 迟文静;俄汉诗歌篇章修辞象似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10 曹海燕;英语报刊文章的象似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51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51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a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