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大学生正念水平、自我控制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8 03:47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正念水平、自我控制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正念水平 自我控制 外显攻击 内隐攻击


【摘要】:本文从正念这一新视角出发,结合自我控制,通过主观问卷调查和客观的行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来研究大学生的攻击性,为预防和减少大学生攻击提供建议,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一首次考察正念水平与外显和内隐攻击性的关系,选取388名学生填写五因素正念量表和攻击问卷,并从中随机抽取140名学生参与IAT内隐攻击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正念水平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外显攻击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内隐攻击上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外显与内隐攻击性在是否独生子女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4)大学生正念水平与外显攻击呈显著负相关,与内隐攻击相关不显著;(5)有觉知的行为、非反应、不评判、描述四个维度与外显攻击有直接关系,且均能反向预测外显攻击。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引入自我控制变量,初步探讨正念水平对外显攻击性的影响机制。通过对376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正念水平、自我控制与攻击性呈显著负相关,正念水平与自我控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2)正念水平和自我控制对外显攻击性有较高的预测力;(3)自我控制在正念和攻击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正念对于攻击的影响有51.9%是通过自我控制实现的。研究三采用双任务研究范式,通过Stroop任务引发高低自我损耗情境,比较不同正念水平的大学生在不同损耗条件下外显攻击的差异。研究结果是:(1)低正念水平者的攻击性会受损耗条件的影响;高正念水平者的攻击性不受损耗条件的影响。(2)无论是高损耗条件还是低损耗条件,高正念水平者的攻击性低于低正念水平者的攻击性。
【关键词】:大学生 正念水平 自我控制 外显攻击 内隐攻击
【学位授予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文献综述11-25
  • 1.1 攻击性11-13
  • 1.1.1 攻击性的界定及其相关内容11
  • 1.1.2 攻击性的研究方法11-13
  • 1.1.3 攻击性的相关研究13
  • 1.2 正念13-16
  • 1.2.1 正念的缘起与定义13-14
  • 1.2.2 正念的研究方法14-15
  • 1.2.3 正念的相关研究15-16
  • 1.3 自我控制16-19
  • 1.3.1 自我控制的界定16-17
  • 1.3.2 自我损耗及其相关内容17-18
  • 1.3.3 自我控制的测量18
  • 1.3.4 自我控制的相关研究18-19
  • 1.4 正念、自我控制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19-22
  • 1.4.1 正念与攻击性的关系19-20
  • 1.4.2 正念与自我控制的关系20-21
  • 1.4.3 自我控制与攻击性的关系21-22
  • 1.5 问题的提出22-25
  • 1.5.1 研究背景22
  • 1.5.2 研究假设22-23
  • 1.5.3 研究意义23-25
  • 第2章 大学生正念水平与外显、内隐攻击性的关系研究25-35
  • 2.1 研究目的25
  • 2.2 研究方法25-27
  • 2.2.1 被试25
  • 2.2.2 实验材料25-26
  • 2.2.3 实验程序26-27
  • 2.2.4 数据处理27
  • 2.3 结果27-31
  • 2.3.1 大学生正念水平的现状与差异检验27-28
  • 2.3.2 大学生外显和内隐攻击的现状与差异检验28-29
  • 2.3.3 大学生正念水平与攻击性的关系分析29-31
  • 2.4 讨论31-34
  • 2.4.1 大学生正念现状与差异分析31
  • 2.4.2 大学生攻击现状与差异分析31-33
  • 2.4.3 大学生正念水平与攻击性的关系分析33-34
  • 2.5 结论34-35
  • 第3章 正念水平与攻击性的关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35-41
  • 3.1 研究目的35
  • 3.2 研究方法35-36
  • 3.2.1 被试35
  • 3.2.2 实验材料35
  • 3.2.3 数据处理35-36
  • 3.3 结果36-38
  • 3.3.1 大学生正念水平、自我控制和攻击性的相关分析36
  • 3.3.2 大学生正念水平、自我控制对攻击性的回归分析36-37
  • 3.3.3 大学生自我控制在正念水平与攻击性的中介效应37-38
  • 3.4 讨论38-40
  • 3.4.1 大学生正念水平、自我控制和攻击性的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38-39
  • 3.4.2 大学生自我控制在正念水平和攻击性间的中介效应39-40
  • 3.5 结论40-41
  • 第4章 不同正念水平的大学生在自控损耗下对攻击性的影响41-49
  • 4.1 研究目的41
  • 4.2 研究设计41
  • 4.3 研究方法41-45
  • 4.3.1 被试41
  • 4.3.2 实验材料41-44
  • 4.3.3 实验流程44
  • 4.3.4 数据处理44-45
  • 4.4 结果45-47
  • 4.4.1 实验操作有效性检验45
  • 4.4.2 正念水平、自我损耗对外显攻击的影响45-47
  • 4.5 分析与讨论47-48
  • 4.5.1 实验操作有效性检验47
  • 4.5.2 正念水平、自我损耗对攻击性的影响47-48
  • 4.6 结论48-49
  • 第5章 总讨论49-51
  • 第6章 总结论51-53
  • 第7章 本研究创新点、不足与展望53-55
  • 7.1 研究的创新点、不足53-54
  • 7.2 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61
  • 附录61-67
  • 附录1 五因素正念量表61-63
  • 附录2 特质攻击问卷63-64
  • 附录3 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64-65
  • 附录4 PANAS65-67
  • 致谢67-6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文新,纪林芹,宫秀丽,张茜,王益文,陈欣银;3~4岁儿童攻击行为发展的追踪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1期

2 周颖;刘俊升;杨海波;;阈下攻击启动对内隐攻击性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7年02期

3 陈语;赵鑫;黄俊红;陈思佚;周仁来;;正念冥想对情绪的调节作用:理论与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10期

4 谭树华;郭永玉;;有限自制力的理论假设及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3期

5 刘兴华;韩开雷;徐慰;;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年12期

6 黄曼;史滋福;刘妹;;未成年犯自尊与攻击性的关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4期

7 任俊;李瑞雪;詹捚;刘迪;林曼;彭年强;;好人可能做出坏行为的心理学解释——基于自我控制资源损耗的研究证据[J];心理学报;2014年06期

8 段文杰;;正念研究的分歧:概念与测量[J];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熊韦锐;正念疗法的人性论迷失与复归[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东宁;攻击性的内隐社会认知实验研究——IAT测验在攻击性研究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文竹;高中生自我控制的内隐与外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静;大学生负性情绪、愤怒调节能力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52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52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e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