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外显和内隐利他性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02:41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外显和内隐利他性关系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文化 外显利他性 内隐利他性 人际关系 大学生
【摘要】:利他性是指个体基于对他人利益实现与自身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及协调二者关系的前后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在行为上表现出关心他人,考虑他人福祉,处处为他人着想的持久倾向。利他性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体现。目前对利他性的心理学探讨多以西方文化为背景,且较多集中在利他行为上,对中国文化下的利他认知与利他情感的考察则相对缺乏。此外,已有理论研究表明人际关系亲疏会影响到个体的利他性,但两者关系的实证研究仍较少。因此,针对以往研究的不足,本研究自编大学生利他性问卷来探究中国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利他性的具体特点;从意识层面将利他性分为外显利他性与内隐利他性,以探索外显利他性、人际关系优先选择顺序、内隐利他性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利他性的培养提供一些启示。研究一的主要内容是大学生外显利他性问卷的编制。经因素分析和信效度分析证明,大学生外显利他性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外显利他性由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维度组成,共包含报、责任感、低自我中心、同情、羞耻、自豪、慈善、助人、分享九个因子。利他性的一阶九因子结构模型的各项指标都符合心理学要求,可作为进一步的研究工具使用。研究二主要是通过人际关系问卷进一步分析外显利他性、人际关系、内隐利他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外显利他性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的外显利他性水平要显著高于男性;在生源地和是否独生的人口学变量上,外显利他性差异总体不显著,但农村大学生和非独生大学生更倾向于做出利他行为;大学生外显利他性存在显著的水平差异,问卷可以较好地筛选出不同水平的被试。大学生有内隐利他性,内隐利他性与外显利他性相分离,二者存在不同的认知过程;内隐利他性性别差异不显著,不论男女大学生都有内隐利他性。内隐利他性高低分组差异显著,内隐利他性存在水平差异。大学生外显利他性及其各维度与人际关系及其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现实人际关系与外显利他性呈正相关,虚拟人际关系与外显利他性呈负相关;人际关系能够有效预测大学生的外显利他性,其中校友人际关系、师生人际关系和虚拟人际关系对利他性的预测效果较显著。内隐利他性与人际关系无明显相关,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根据以上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外显利他性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维度;外显利他性与内隐利他性相分离;人际关系与外显利他性相关显著;内隐利他性与人际关系不相关。
【关键词】:中国文化 外显利他性 内隐利他性 人际关系 大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9
- 第1章 文献综述9-28
- 1 利他性的研究9-16
- 1.1 利他性概念的界定9-11
- 1.2 利他理论11-14
- 1.3 利他性的分类及其测量14-16
- 2 人际关系的研究16-25
- 2.1 人际关系的界定16-18
- 2.2 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的变化18-19
- 2.3 人际关系的分类19-20
- 2.4 人际关系的相关思想理论20-25
- 3 人际关系与利他性关系的相关研究25-28
- 第2章 问题提出28-29
- 1 研究现状与不足28
- 2 研究意义28-29
- 2.1 理论意义28
- 2.2 现实意义28-29
- 第3章 研究设计29-31
- 1 研究目的29
- 2 研究假设29
- 3 研究程序29-31
- 第4章 实证研究31-55
- 研究一 大学生外显利他性问卷的编制31-42
- 1 大学生外显利他性问卷的预测31-35
- 2 大学生外显利他性问卷的正式施测35-42
- 研究二 大学生外显、内隐利他性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42-55
- 1 研究目的42
- 2 研究方法42-44
- 3 结果44-49
- 4 讨论49-53
- 5 结论53-55
- 第5章 总讨论55-60
- 1 大学生外显利他性问卷55-58
- 2 人际关系与利他性的关系58-60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60-62
- 1 总结论60
- 2 研究创新与不足60-62
- 2.1 研究创新60-61
- 2.2 研究不足61-62
- 参考文献62-67
- 附录67-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志伟,李华娟;道德作为人的一种高级精神需要的特质[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柳士刚,盛正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道德基础[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超;卢泰宏;李伟伟;;中国老年人基于血缘关系的利他性消费行为:实证研究与营销诠释[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罗华;施春华;陈友庆;;大学生内隐攻击性与内隐利他性关系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杨洋;刘舒韵;;爱情关系与爱情适应:人格假定相似性的中介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蕾;不公境遇下利他性与声音和关注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6年
2 杨亚;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外显和内隐利他性关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娜;利他性消费文化的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708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70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