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社会联结、假想观众对品牌至爱的影响——他人回应分歧性的调节作用
本文关键词:分享中社会联结、假想观众对品牌至爱的影响——他人回应分歧性的调节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体验分享 品牌至爱 他人回应分歧性 社会联结 假想观众
【摘要】:基于分享现实理论,探讨体验分享中社会联结、假想观众对分享者本人原有品牌至爱的影响,以及他人回应分歧性对上述影响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分享品牌体验有助于构建品牌至爱,分享正面品牌体验对分享者本人的品牌至爱具有正向影响;(2)对低社会联结或高假想观众的分享者来说,当他人回应存在分歧时,其原有品牌至爱的改变更大;(3)对高社会联结或低假想观众的分享者而言,他人回应中立和他人回应存在分歧对其原有品牌至爱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体验分享 品牌至爱 他人回应分歧性 社会联结 假想观众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2009、71372169、71372045)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重点学科建设育题基金 暨南大学企业发展研究所资助项目
【分类号】:B842
【正文快照】: 1引言品牌至爱(brand love)是“满意的消费者对某个特定品牌的情感依恋程度”,它包含了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依恋、激情和承诺(CarrollAhuvia,2006),强调了消费者与品牌之间“恋人”般的关系。为了创建品牌忠诚,需要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喜爱、狂热与依恋(Batra,Ahuvia,Bagozzi,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卫海英;骆紫薇;;社会互动中的品牌至爱生成机制——基于释义学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11期
2 马永斌;;产品消费过程中同伴的不一致评价总是不利吗?——基于社会影响和不忠诚消费行为的视角[J];经济管理;2011年04期
3 刘建榕;吴双;;北京市不同职业者假想观众与个人神话的比较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郭菲;雷雳;;初中生假想观众、个人神话与其互联网社交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4期
5 高倩;佐斌;;主我分享:人际吸引研究的新发展[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6 黄敏学;谢亭亭;冯小亮;;矛盾的消费者是如何解读多元化口碑信息的?[J];心理学报;2010年10期
7 郭菲;雷雳;;青少年假想观众和个人神话观念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8 张立荣;管益杰;王奰;;品牌至爱的概念及其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5期
9 郑昊敏;温忠麟;吴艳;;心理学常用效应量的选用与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12期
10 卢谢峰;唐源鸿;曾凡梅;;效应量:估计、报告和解释[J];心理学探新;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力玮;;独立学院新生常见心理问题调查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2 高倩;佐斌;郭新立;马红宇;;人际吸引机制探索:主我分享中情绪的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3期
3 金f希;;韩中比较——由价值观、产品类型以及广告创意战略所引起的广告效果差异研究[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1年05期
4 何佳讯;;中国文化背景下品牌情感的结构及对中外品牌资产的影响效用[J];管理世界;2008年06期
5 林少龙;林月云;陈柄宏;;虚拟品牌社群成员个人特质对品牌社群承诺的影响:社群发起形态的干扰角色[J];管理学报;2011年10期
6 江晓东;高维和;梁雪;;冲突性信息对消费者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基于功能性食品健康声称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13年02期
7 程丹;陈长彬;;中国奢侈品消费偏好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4年05期
8 蔡雪斌;;大学生金钱观对消费决策风格的影响[J];池州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9 张莹;;基于象征意义的轿车品牌权益形成机理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杨晓东;徐立宏;;业主体验与房地产企业顾客资产提升[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薛海波;王新新;;品牌社群体验对消费者品牌忠诚影响作用的经验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时;顾客与服务提供者关系对顾客参与中的自我服务偏见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孙立阳;基于态度理论的企业特征、企业声誉与企业绩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邹芳;道德营销与关系营销[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金明;品牌钟爱结构维度、影响因素及其对品牌忠诚的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温飞;消费者情感依恋的形成机理及杠杆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古安伟;基于消费者关系视角的品牌资产概念模型及其驱动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温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其品牌成长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楼天阳;虚拟社区成员联结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陈业玮;情感依恋对企业社会责任和消费者忠诚意向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张玮;领导—下属人口统计特征的正向差异对心理契约破裂的作用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晶;品牌体验、品牌至爱与品牌忠诚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马春林;基于消费者视角的农产品区域品牌资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3 潘志兴;宝庆竹刻产品创新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4 贺泽海;成人依恋和主我分享对人际吸引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然;消费者自我概念与品牌个性的一致性对品牌忠诚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陆瑾;人格特质、社群承诺和品牌认同的关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7 赵胤淳;零售企业品牌关系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张艳丽;中学生假想观众、个人神话观念与冒险行为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8年
9 鹿美丽;中学生自我中心、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春;消费者品牌依恋的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秀成;郑秋莹;姚唐;穆琳;;顾客满意带来什么忠诚?[J];管理世界;2009年02期
2 徐岚;崔楠;熊晓琴;;父辈品牌代际影响中的消费者社会化机制[J];管理世界;2010年04期
3 温忠麟;吴艳;;屡遭误用和错批的心理统计[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卫海英;张蕾;梁彦明;姚作为;;多维互动对服务品牌资产的影响——基于灰关联分析的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1年10期
5 万文海;王新新;;消费领域共同创造价值的形成机理研究[J];经济管理;2010年07期
6 刘建榕;王国乾;;程序员的社交焦虑与气质和自我中心思维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7期
7 杨德锋;杨建华;卫海英;;品牌体验、自我展示与品牌至爱——通过非凡体验创建品牌至爱[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年10期
8 陈剑峰;陈志霞;;一般矛盾态度及其相关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9年01期
9 焦璨;黄泽娟;张敏强;吴利;王宣承;;心理研究中统计方法应用的元分析——以《心理学报》《心理科学》(1998-2008)统计方法应用为例[J];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10 吴艳;温忠麟;;与零假设检验有关的统计分析流程[J];心理科学;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建榕;吴双;;北京市不同职业者假想观众与个人神话的比较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郭菲;雷雳;;青少年假想观众和个人神话观念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3 鹿美丽;;初中生自我中心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4 鹿美丽;刘婷婷;;高中生自我中心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5 郭菲;雷雳;;初中生假想观众、个人神话与其互联网社交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4期
6 刘建榕;李林;;福州市区某校93名高中生自我中心状况的初步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艳丽;;论青少年假想观众、个人神话观念与自恋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郭菲;雷雳;;青少年的分离-个性化与其假想观众和个人神化观念[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郭菲;雷雳;;青少年时期的自我中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艳丽;中学生假想观众、个人神话观念与冒险行为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8年
2 卢荣梅;初中生的内隐自卑、羞怯与认知灵活性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朱艳姣;高二学生自我关注对情绪反应的影响及教育建议[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73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73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