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意义取向应对的产生机制及其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17-10-21 17:16

  本文关键词:意义取向应对的产生机制及其中介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意义取向应对 全局意义 情境意义 心理健康


【摘要】:意义取向应对的相关理论指出,当人们遭遇重大生活压力事件时,其全局意义和情境意义会产生差异,并导致个体出现心理痛苦;而意义取向应对能够改变人们对情境意义的评估,从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为了验证这一理论假设,本研究以81位因事故致残的幸存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报告的方式收集数据,并采用相关分析、中介作用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等方法对意义取向应对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因事故致残者的全局意义和情境意义之间的差异程度与幸福感呈负相关,与消极情绪呈正相关;自动化的意义取向应对方式在意义差异与幸福感的关系中起着显著的负性中介作用,在意义差异与消极情绪的关系中起着显著的正性中介作用;主动的意义取向应对在意义差异与积极情绪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关键词】意义取向应对 全局意义 情境意义 心理健康
【分类号】:B842
【正文快照】: 一、引言传统的应对理论把应对方式分成问题取向应对和情绪取向应对两大类。但是,应对研究的新进展指出,当人们遭遇重大应激事件,尤其是创伤性事件时,问题取向应对和情绪取向应对不再是有效的应对策略,此时人们会转而采取意义取向应对(meaning-focused coping)或意义寻求,来改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韫慧;吕爱芹;王垒;施俊琦;;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的效度检验[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2 赵欢;吴建平;;城市绿色与灰色空间复愈作用的初步对比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王一牛;周立明;曲琛;罗跃嘉;;感情色彩双字词内隐加工的ERP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4 李琼;;大学生情绪与冲突应对方式关系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9期

5 杨丽;梁宝勇;张秀阁;吴雨晨;;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APS-R)的中文修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2期

6 朱亿萧;朱云霞;;情绪易感性对信息加工速度的影响[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屈永才,高学军,林贞,李倬孙,肖冰;改良电针痉挛连续两次发作治疗重性抑郁症疗效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9期

8 王一牛,郭辉,王晓伟,马惠,罗跃嘉;军人情绪状态特点与评估方法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22期

9 周巧英;骆宏;;大学生心理资本、学业情绪、英语学习效能的关系[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1年02期

10 汪雄勤,张杰;肠易激惹综合征与心理因素的关系及治疗[J];广东医学;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蒋学柱;罗和春;赵学英;;电针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A];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集(1988-2008)[C];2008年

2 罗和春;沈渔(惃);Uriel Halbriech;孟凡强;赵学英;梁炜;谭春香;韩毳;周东丰;刘平;;电针治疗重症抑郁的疗效——随机分组、安慰剂、氟西汀双盲对照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精神疾病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宣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薪酬满意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蒋麟;以越鞠丸为基础的抗抑郁中药复方药理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邱林;人格特质影响情感幸福感的机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乐;态度形成的理论与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裕;高校教育服务公平评价及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邝慧芳;针灸结合药物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陈有真;服务厂商20/80资源投入对消费者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魏建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抑郁焦虑状态与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玲玲;英语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阎巍;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与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齐斯文;不同证型中风偏瘫患者心理行为特征及心理干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海倩;蚁族群体压力构成、心理一致感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陈运良;异丙酚联合氯胺酮麻醉对现代电休克治疗抑郁患者疗效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11年

6 周琳;劳务派遣工的主观幸福感对组织公平与组织认同关系的调节作用[D];吉林大学;2011年

7 赵雪峰;社会认同威胁对信任水平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安华珍;团体心理辅导改善高中生情绪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洋洋;抑郁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李玲玲;心理生理视角下青少年爱国感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74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74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6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