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交网站使用与人际适应的关系:自我表露和假想观众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社交网站使用与人际适应的关系:自我表露和假想观众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社交网站使用 孤独感 亲人疏离感 网络自我表露 假想观众
【摘要】:网络交往已成为个体人际交往的主要形式之一。特别是对于成长在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来说,作为网络社交应用之一的社交网站使用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情感支持和友谊,以及维持已有朋友关系的一个重要渠道,构成影响青少年发展的一种重要社会环境。自网络社交应用出现以来,有关网络交往对个体现实人际关系的影响备受关注,但是对此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主要对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根据受影响的具体人际关系不同,考察社交网站使用对人际适应的影响。采用整群抽样法,以675名初中生和656名高中生为被试,运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量表、UCLA孤独感量表、亲人疏离感量表、社交网站自我表露问卷和假想观众量表等工具来考察青少年社交网站使用对同伴关系孤独感和亲人疏离感是否会有不同影响,以及自我表露和假想观众的作用。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总体来看,青少年的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与亲人疏离感显著正相关,但是与孤独感相关不显著。并且初中生和高中生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孤独感和假想观众水平上差异均显著,具体表现为高中生的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孤独感水平和假想观众观念都要显著高于初中生。(2)相关分析比较发现,初中生的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与亲人疏离感显著正相关,与同伴关系的孤独感水平相关并不显著;而高中生的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与同伴关系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但是与亲人疏离感相关并不显著。(3)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网络自我表露深度在初中生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与亲人疏离感之间起中介作用;而对于高中生,网络自我表露数量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与孤独感之间起中介作用。(4)假想观众对高中生网络自我表露数量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假想观众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后半段路径。具体而言,对于假想观众观念较低的高中生,网络自我表露数量对于孤独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表现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研究结果支持网络使用的富者更富理论。
【关键词】:社交网站使用 孤独感 亲人疏离感 网络自我表露 假想观众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3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3
- 2 文献综述13-23
- 2.1 人际适应13-15
- 2.1.1 孤独感的概念和相关研究13
- 2.1.2 疏离感的概念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13-14
- 2.1.3 同伴关系和亲人关系对青少年人际适应的影响14-15
- 2.2 社交网站使用15-18
- 2.2.1 社交网站使用的概念和分类15
- 2.2.2 社交网站使用影响人际关系的理论假设15-17
- 2.2.3 社交网站使用对不同人际关系的影响17-18
- 2.3 自我表露18-20
- 2.3.1 自我表露的概念和分类18
- 2.3.2 现实自我表露与人际适应的关系18-19
- 2.3.3 社交网站使用、网络自我表露与人际适应的关系19-20
- 2.4 假想观众20-22
- 2.4.1 假想观众的概念20
- 2.4.2 假想观众与社交网站使用的关系20-21
- 2.4.3 假想观众与社交网站使用关系的理论假设21-22
- 2.5 现有研究不足22
- 2.6 研究构想及设计22-23
- 3 研究设计23-26
- 3.1 研究目的23
- 3.2 研究假设23-24
- 3.3 研究方法24-26
- 3.3.1 研究被试24
- 3.3.2 研究工具24-25
- 3.3.3 施测过程25
- 3.3.4 方法与统计25-26
- 4 研究结果26-36
- 4.1 社交网站使用与人际适应的描述性统计及群体差异26
- 4.2 社交网站使用与人际适应的相关分析结果26-28
- 4.3 网络自我表露的中介作用28-31
- 4.3.1 网络自我表露在初中生社交网站使用与亲人疏离感之间的中介作用28-30
- 4.3.2 网络自我表露在高中生社交网站使用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30-31
- 4.4 假想观众的调节作用31-36
- 4.4.1 假想观众在初中生社交网站使用与亲人疏离感之间的调节作用31-33
- 4.4.5 假想观众在高中生社交网站使用与孤独感之间的调节作用33-36
- 5 讨论36-43
- 5.1 社交网站使用、假想观众和孤独感水平的年级差异36-37
- 5.2 初中生与高中生社交网站使用与人际适应的相关分析比较37-38
- 5.3 网络自我表露的中介作用38-40
- 5.3.1 自我表露深度在初中生社交网站使用与亲人疏离感之间的中介作用38-39
- 5.3.2 自我表露数量在高中生社交网站使用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39-40
- 5.4 假想观众的调节作用40-43
- 5.4.1 假想观众对初中生社交网站与亲人疏离感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40-41
- 5.4.2 高中生社交网站使用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41-43
- 6 研究的创新与局限43-46
- 6.1 研究的创新之处43-44
- 6.2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44-46
- 7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6
- 附录56-60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60-61
- 致谢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宗奎;王超群;;网络社交行为会增加孤独感吗[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03期
2 贺金波;陈昌润;贺司琪;周宗奎;;网络社交存在较低的社交焦虑水平吗?[J];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02期
3 王明珠;秦婧雪;;大学生在社交网站中的自我表露及与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校医;2012年09期
4 纪海英;;网络沟通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程建伟;刘华山;;中小学生互联网使用偏好问卷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5期
6 刘艳;邹泓;蒋索;;青少年与同伴的自我表露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7 谢天;郑全全;;计算机媒介影响人际交流方式的理论综述[J];人类工效学;2009年01期
8 刘建榕;王国乾;;程序员的社交焦虑与气质和自我中心思维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7期
9 温忠麟;侯杰泰;Herbert W.Marsh;;结构方程模型中调节效应的标准化估计[J];心理学报;2008年06期
10 刘建榕;李林;;福州市区某校93名高中生自我中心状况的初步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立鹏;初中生网络使用的特征及其与人际适应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楠;社交网络用户自我表露行为及其对亲密度的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996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099655.html